黄河文化作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共同体,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立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用全局视野推动文旅融合跨区域创新发展。为此,建议:
一、实施黄河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构建跨区域资源分级分类活化利用科学基础。建议结合现阶段国家黄河文化、文物、旅游资源调查普查工作,加强系统研究,实施黄河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解码每一种文物和文化形态,全面研究挖掘文化内涵,在培育擦亮一批黄河文化标识基础上,以文化标识建设牵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艺精品创作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国际交流合作。
二、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建设,创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文旅融合需要改革创新示范引领,重点在结合文化解码工程的基础上,根据资源不同类别和等级,严格保护红线,明确活化利用底线,优化法治监管和产业运营环境。以各省文化特色塑造文化标识,以文化标识设计旅游产品,以旅游产品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三、加强黄河“几”字形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打造黄河中华文化融合走廊。结合大众旅游时代自驾车旅游现实需求,重点解决因自然地理因素约束和黄河不通航导致的沿黄各省文物和文化保护存在各自为战“地域化”、黄河文化展示“碎片化”的问题。充分发掘沿黄九省(区)境内黄河干流沿线的古代都邑、文化景观、大遗址、古镇古村落及水陆交通、农业、水利遗产等不同类型资源,以此为依托,重点推进甘肃兰州至山东东营段3800公里范围内“几”字形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构建多元一体、连绵不断的黄河中华文化融合走廊。以文旅融合为抓手,着力打造跨区域黄河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新线路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让广大人民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