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汤恒:
中宣部高度重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讲好黄河文化历史、新时代黄河故事,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标识。下一步,中宣部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结合历史上的治黄故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取得的辉煌成就,深挖黄河文化的精神实质,继承发扬黄河文化蕴含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构建融通中外、涵盖古今的新概念、新范围、新表述,形成黄河文化对外话语体系,提升黄河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是大力讲好黄河故事。策划举办新闻宣传活动,开展国外媒体走进黄河、报道黄河等交流活动。对沿线主题突出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优化展览内容、提升展示水平。组织开展文化推广活动,推动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国际展示和宣介。
三是积极创新传播方式。建设黄河文化数字云,拓宽传播渠道,构建黄河文化全媒体传播格局。综合利用纪录片、短视频、图书等媒介,重点拍摄反映黄河流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大型专题片。鼓励宣传部门通过联合策划、协同摄制、多平台分发等形式,探索完善全链条创作传播机制,积极扩大黄河文化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
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志是国家文化公园的品牌形象和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将设计推出统一标志,不再单独推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志。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办公室已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设计方案,经过多轮筛选,形成了一批候选作品。下一步,将结合国家文化公园的国家标准、文化特色、地域特点,组织专家学者、业内人士进行深入研讨,设计推出一件充分反映国家文化公园精神内涵、生动鲜明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标志作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胡祖才: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牵头编制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体工作方案》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加强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推动建立组织实施机制,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赞成充分挖掘展示治黄成就和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建设保护规划明确提出,要做好水利、农业等特色遗产调查,推进重点地区的黄河文化博物馆、水利博物馆建设,目的就是充分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发扬黄河文化精神,讲好中国治黄故事。
界定重大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内涵、标准和数量,建设保护规划对此已有明确要求,下一步将按照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落实,支持并实施好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动形成具有标志意义和示范效应的重大保护工程和重点保护项目。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相关政策文件公开和宣传解读力度,达成社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我们将配合中宣部做好相关工作特别是做好黄河文化的研究阐释工作,加强国际交流,讲好中国黄河故事,加大国际传播力度,更好展示中国形象。
基本建设项目已有明确规定,要在可行性研究的前置工作中,对场址文物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价值的文物要先考古、先挖掘、先保护,再进行工程建设。在具体实施当中,考古应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相关要求进行实施。
建设保护规划特别强调遗产保护要列出负面清单。下一步是要把负面清单落到实处,真正做好遗产保护。
文旅融合是建设保护规划的五大任务之一,“几”字形文旅旅游风景道建设需要进一步细化,根据各地资源情况分别建设。重在做好资源保护工作,同时做好文化资源的挖掘、阐释、传承,在保护的前提下推进旅游发展。
社会力量多元参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探索志愿者、非营利组织的有效参与。依托高校搭建志愿者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发挥智库宣传作用,营造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