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修菁
“台湾是我出生长大的故乡,大陆是我求学发展的家园。两岸之间的联结和沟通,不是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所能阻挡的。”“登陆”5年,“筑梦温州”台青联谊会会长、温州大学台湾青年教师许晋铭不仅更加热爱自己生活工作的大陆这片土地,而且把自己作为联结两岸青年的一座桥,希望更多台湾青年通过自己搭建这座桥,对大陆更多真实的“看见”。
“登陆”后感受的暖意,让他愿意留下来
许晋铭是台湾高雄人,2013年在台湾政治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时,就经常参与两岸学术交流。“在赴大陆参访和与大陆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到大陆发展前景广阔,机遇多,于是就想去大陆求学,以深入了解大陆。”2016年,许晋铭从台湾政治大学东亚所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京求学期间,许晋铭一边认真学习,一边成了那个热心组织、参与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的人。特别是曾协助开展多场面向台湾青年学生的人才招聘与推介会,帮助台青“登陆”逐梦。
“两岸青年只要有交流,就会增进了解,形成友谊。比如我在读书期间经常和大陆同学一起做课题、探讨国际政治和两岸关系,观点虽不尽相同,但只要心平气和、相互尊重,就能进行友好交流。”他表示。
事实上,许晋铭在北大的3年求学中,也确实成为大陆同学眼中的好哥们小许同学,“我和大陆同学们会经常聊到两岸的美景美食,许多同学到台湾旅游前还会请教我做攻略。”伴随在大陆的朋友圈建立起来,许晋铭也更加坚定了留在大陆发展的信心。
博士毕业前,一次台湾青年人才参访活动让许晋铭有机会来到浙江温州,“当时也没想到从此自己与大陆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顺利应聘到温州大学法学院当老师、成立“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现在的许晋铭还成了一位温州女婿。
“最终选择在温州就业发展,一方面是因为温州和台湾地缘相近,气候、饮食、人文习俗等方面都很相似,从台北到温州的飞行时间只需不到1小时;另一方面温州在吸引人才方面力度很大,且积极落实惠台政策。”许晋铭以温州高校为例,特别感激大陆近年来为台湾省籍青年教师来大陆发展,提供的一系列暖心安心的支持政策,“如果来应聘,在台已有的学术成果可以纳入评价体系,学校会提供教师宿舍,并尽力解决台籍教师子女的入学问题。”他告诉人民政协报记者。
据许晋铭介绍,温州市相关部门为方便台湾青年在温就业创业,还推出了24小时办理或更换台胞证绿色通道,台胞在这里还可以自由办理驾照、缴纳五险一金,各种配套措施都让台胞们感受到浓厚的融入感。
“我在这里筑梦,也希望把这里的机会分享给更多台湾青年”
如今,“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已在北京、上海、武汉、天津、杭州、厦门、台北、南投等两岸多个城市设立分会,成为在大陆台湾青年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团体。
许晋铭说,在温州市台办和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联谊会每年多次举办台青联谊、人才对接会、赴温州暑期实习、创业项目洽谈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在陆台青深入了解大陆,寻找在大陆尤其是温州的就业、创业机会。
“潜移默化中,大家对‘第二个家’也有了更多归属感。”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的台青们第一时间发起捐款,购买口罩和防护服,并将这些医用物资运送到武汉和温州的定点收治医院。“大陆的疫情,我们感同身受。毕竟这里是我们第二个家。”许晋铭说。
“大陆发展前景好,市场大,机会多,但这不代表台湾青年来创业就能成功。想来大陆创业的台青,可以选择‘参访—实习—就业—创业’的路径,逐步摸清大陆市场环境和需求,才能实现平稳着陆。”在许晋铭看来,这就是自己创建“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的意义。
在大陆的台青群体,能够成为联结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一条稳固“联结线”
“从在大陆读书到工作的这几年,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台湾青年西进大陆的趋势。在推动‘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开展青年交流活动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台湾青年在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为在陆台青群体长期在大陆求学或就业的过程中,与诸多身边的同学或同事建立起深厚情感,在师长的教导和与同事共事下形成的价值观,使得在陆台青群体与岛内青年不同,对大陆民间与社会的信任更深层,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也更为强烈。”在许晋铭看来,在陆台青群体长期在大陆求学、工作、生活,已然建立起两岸民间社会的特殊信任,应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联结纽带。
“当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西进’大陆,在两岸民间社会形成了一群强而有力联结彼此的群体,隐性强化两岸民间的情感联结与社会关系,就自然建立起两岸交流交往与经贸往来的桥梁,更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基础力量。”许晋铭就这一观点进一步分析,在大陆的台青群体长期在这里求学就业与生活,已然建立起两岸民间社会的特殊信任,也产生“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不仅是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潜在桥梁,更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成员,犹如一条“看不见的稳固联结线”联系着彼此。
开展“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工作的这几年,许晋铭也发现,在大陆的台青群体在消弭两岸双方误解方面,是能够发挥独特作用的。“有大陆经验的台青不受限于台湾某些媒体营造的对大陆形象的刻板描画,而是在自身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分析、媒体传导等,对真实的大陆能作出自己理性的判断。因此,在大陆的台青不仅是推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潜在桥梁,也必然会成为强化两岸民间社会联系纽带与关系网络的重要成员,成为两岸民间情感上无法分割的重要群体。因此,如何分阶段推进台湾青年从‘引进来’而后使之‘定下来’,我认为是下阶段大陆相关部门应研究的问题。”他和人民政协报记者分享了他对如何更好发挥在陆台青群体作用,使其成为联结两岸命运共同体一条稳固的“联结线”的思考。
如今,许晋铭已经在温州安了家。从一个人跨海逐梦,到帮助更多人“登陆”圆梦,许晋铭一直奔走在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