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守正创新传薪火

——访中国书店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晓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21日   第 09 版)

中国书店

本报记者 谢颖

■1952年11月4日,在北京演乐胡同的一座小四合院里,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宣布:我国第一家国营古旧书店——中国书店成立。

70年来,经过几代从业者的努力,中国书店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个人的国营古旧书店,发展成为拥有古籍收藏保护、古旧书刊流通、古籍文献修复以及古籍整理出版、古旧书文献拍卖、文房用品和书画流通、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的集约型国有文化企业,形成古旧书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和集成。

“京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北京市展示传统文化的金名片”,中国书店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本报记者专访中国书店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晓,讲述中国书店的发展历程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

为书找读者 为读者找书

文化周刊:中国书店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古旧书店,一直秉持“以店为媒、以书会友”的经营方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又有怎样的发展和提升?

张东晓:中国书店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古旧书店,也是我国当代古旧书业的重要代表。所谓古旧书业,与我们熟知的当代图书出版书店不太一样,它是古书、旧书收售经营的双向流通,互动性强,“以书会友、为友寻书”一直是这个行业的经营传统。中国书店承继了悠久的传统,不仅成为传统纸介图书的聚散地和经营平台,也是与诸多文人学者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中国书店所秉承的“以店为媒、以书会友”正是这一特点的鲜明体现。

70年来,中国书店坚持“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的服务理念,以店为媒、以书会友,与无数的读者尤其是文人学者结下了书缘之情,郑振铎、魏建功、侯仁之、白化文等著名学者都是中国书店的“挚友”。同时,我们的店员对服务对象的了解和古籍版本、目录学的专业素养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仅能为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还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学者提供所需的古籍文献资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山东筹建蒲松龄纪念馆派员到琉璃厂的中国书店选购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接待的是雷梦水先生。了解了他们的筹备情况和基本想法后,雷先生不仅准备了十几种不同版本的《聊斋志异》,还找出了影印的蒲松龄未刊稿本《东郭箫鼓词》《淄川县志》和蒲松龄一生游历和为官之地的县志,以及与蒲松龄交往甚密者的文集。

“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听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在我心里,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也化为这70年来中国书店人坚持守正创新的不懈努力。在这个理念下,我们把“读者”放在最“心中”,现在已形成“一核、两翼、三驱动”的战略发展格局,以古旧书全产业链业务为核心,以出版和拍卖业务为两翼,发挥资源驱动、科技驱动和国际合作驱动优势。

执中守正保护古籍

文化周刊:古籍是中国书店的“招牌”,在古籍发掘保护、抢救修复方面,中国书店有哪些成绩和经验?

张东晓:发掘和保护古代典籍,努力抢救和保护珍贵善本古籍是中国书店的核心业务。早在成立之时,中国书店就着手对散失的古旧书刊和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抢救性收购。21世纪以来,我们还把工作扩展到海外,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回购散失海外的古籍文献。我们保护和收存了大量的珍贵古籍和历史文献,有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珍贵古书版本,如明代万历年舒载阳刻本《封神演义》、一百二十回钞本《红楼梦稿》、宋嘉定年间刊刻《楚辞集注》等;还有大量在我国古代典籍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版本,如瓷版《周易说略》、《宋版重刊许氏说文五音韵谱》、元刊孤本《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元明递修本《百衲本史记》、乾隆钞本《武英殿聚珍版办书程式》等。

迄今为止,中国书店为国家公藏单位提供了数以万计的珍稀古籍资料,为国家抢救性地回购海外古籍数以千部,促进了我国当代古书版本收藏、积累和学术文化研究。

在古籍保护修复方面,中国书店也是重要的力量。中国书店古籍修复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老一辈的赵树峰,到后来的汪学军,再到今天的第四代传承人徐晓静,不断传承、延续,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为国家公藏单位以及众多学术研究机构、藏家学者修复了数以万计的珍贵古籍善本。

文化周刊:古籍出版也是中国书店的亮点,近年来出版了不少古籍和传统文化精品,“店社合一”的模式有什么特点?

张东晓:“店社合一”是中国书店古籍整理出版的独特之处,充分利用店藏的专业优势,发掘传统文化精华,以表现和展示古书版本为特色,全面整理和出版历朝历代不同表现形式的典籍文献。

目前,中国书店形成了以传统线装木版刷印和古籍善本再造为特色,以古籍复制影印、文史哲和传统艺术出版为优势的图书出版格局,让善本古籍化一为百、化一为千。比如以《中国书店藏版古籍丛刊》为代表的木版刷印古籍,以《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丛刊》为代表的具有版本价值的珍贵古籍,以《中国古琴谱丛刊》为代表的古琴谱文献;《世界民间藏中国敦煌文献》《四部丛刊五编》等新印古籍项目;以及北京历史文献类图书《帝京景物略》《日下旧闻考》《法源寺志稿》《北京通州历史文献辑录稿》等。

开拓探索赓续文脉

文化周刊:庆祝中国书店成立70周年,一些新颖的文创产品颇为吸引眼球,如“片羽存真”文创系列等。在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老字号”都纷纷“潮”起来,中国书店在这方面有哪些新气象?

张东晓:在今年的服贸会上,中国书店“片羽存真之玲珑珠玑”系列将古籍零页残片转化为富有现代气息的小物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还有今年推出的经典折子装《万寿盛典图》,依据武英殿刻本《万寿盛典初集》第四十一、四十二卷刻本整理影印,长达50米的版画再现了北京的历史与生活场景,在北京国际图书节中吸引很多读者观看。

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出版书业的冲击巨大,为此,中国书店积极探索转型,对数字化出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推进;在做好传统拍卖的基础上,网拍成效明显;在门店开展中国古代典籍文化展示、讲座以及互动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古籍文化传播。

文化周刊: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请结合中国书店的发展和肩负的社会责任谈一谈。

张东晓: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对于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中国书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我们要与时代同行,在中国书店70年发展所积淀的底蕴上守正创新,聚力打造以琉璃厂古文化街为中心、辐射北京市主城区经营网点的传统文化示范区,大力发展线上业务,融合各方资源打造企业级的古籍交易流通中心、古籍修复保护中心、雕版刷印发展中心、传统文化文创制作中心,努力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古籍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更多读者心中,开启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征途。

2022-11-21 谢颖 ——访中国书店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晓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072.html 1 守正创新传薪火 34,07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