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人机结合才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最高境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23日   第 06 版)

吴志 苗登田 陈晶

近日,60多岁的刘女士到医院做CT检查,医生告诉她,肺部有一大块阴影,可能是肺癌,要赶紧到大医院手术。刘女士家人遂四处求诊,辗转找到全军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会副主任、莆田九十五医院(原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负责人陈自谦。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并根据CT上反映的血管走向等肺部细节,陈自谦敏锐地察觉到,这似乎不是肺癌,建议刘女士做了一次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CT检查。经检查,刘女士患的只是肺炎。已“被判死刑”的刘女士,随着这两种检查手段的“神奇”变换,经历了悲喜两重天。

“影像科是做什么工作的?”“报告怎么要等这么长?”“主要看哪些病?”医学影像科医生们常常会被问一系列问题。殊不知,国内大医院早已进入了全数字化设备时代,等待取片的时间,正是医学影像科医生为患者侦察、破译图像信息的时间,这也正是做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所在。

“但设备好不代表水平高,人机结合才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最高境界。”陈自谦介绍,影像科医生将疾病外部的假象褪去,找到最真的里层并作出准确的诊断,虽然不拿手术刀却决定了同行手术刀的方向。

陈自谦说,对于患者来说治疗过程或许不是最难的,确诊前的检查过程、检查后等待结果、确诊后治疗方案的选择,然后奔走在医院的各个科室接受治疗,才是患者和家属最煎熬的时期。患者从门诊就诊到住院接受治疗,往往要经历多个项目的影像检查等待周期。临床上有很多的场景可以通过机器人、数据数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来解决,但是医疗本身是有温度和感情的,很多情况还得需要人。尤其是一些个性化的操作,还是得在人和人之间进行。

“因此,大影像科应按照亚专业定位开展工作,让影像科医生到自己不熟悉的检查室轮转,在轮转结束后还要掌握某一系统的所有检查方法,学会使用数字化设备的多种技能。”陈自谦认为,多种设备和手段放在同一个大影像科平台,不仅缩短了患者诊疗空间,节约了时间,也会因为诊疗措施和设备的触手可及激发影像科医生的学习欲和行动力。

陈自谦也是这样带领着大影像科。这样定位和发展,出发点都是围绕患者的诊疗节奏,虽忙但不乱。记者还了解到,陈自谦带领的科室以“医工结合”为突破口,逐步进行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全面改革,使工程技术人员、医护人员的比例更加科学合理,最终有效整合了设备、人力、物力、财力及智力资源,达到所有资源共享的学科。

“通过影像图片的黑白光影,对人的身体状况作出判断,找到病灶并作出分析,这远非想象得那么轻而易举,而是在考验影像诊断医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陈自谦说,在现代医学中,需要先诊断、后治疗,临床医生都会把影像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一个患者的图像,能看出病变在哪里,病变程度如何,病变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为临床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打造研究型学科群的过程中陈自谦要求:医疗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模板,诊断报告描述规范要详细,诊断结果要科学合理,严格执行诊断报告审签制度;集体阅片和三级会诊,每月举行回顾读片会,重点解决医疗过程中一些疑难问题;坚持以主旋律疾病整合技术和资源,用不同技术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种疾病,使影像诊断更加科学、准确、快捷、合理。

“医学技术是动态发展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落后于人。影像科医生也不能局限专精某项技术,而是要把影像学里的CT、MRI、PET-CT等技术统统运用得炉火纯青。甚至,将介入治疗等技术融会贯通,做起诊断来才能得心应手。若影像医生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对其他影像检查一无所知,很有可能造成漏诊、误诊。”陈自谦坦言,由于日常工作中涉及疾病的种类涵盖面非常广,影像医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不亚于一个全科医生,包括内科、外科、妇儿、骨科、肿瘤等多学科内容,只有对这些知识交叉融汇、熟稔于心,才能对呈现的影像作出正确的判断。

2022-11-23 吴志 苗登田 陈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199.html 1 人机结合才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最高境界 34,19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