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牦牛下高原

——甘肃碌曲高质量发展牦牛产业纪实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24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王菡娟

这里是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的高原小城,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承担着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但同时还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纯牧业县,是甘肃省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这里就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

近年来,碌曲县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在保护好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牦牛产业之路。

瞄准牦牛产业

午后的阳光照在海拔3500米的草场上,三三两两的牦牛悠闲地吃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一幅独有的高原风光图。

对于高原小城碌曲来说,畜牧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牦牛产业是全县畜牧业经济的基础和支撑,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农牧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碌曲县副县长王盛表示。

资料显示,碌曲县草场总面积628.4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510.98万亩,是黄河上游较大的生态系统。对于碌曲县来说,由牦牛和高寒草地组成的草畜系统对维持高原生态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发展牦牛产业已经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国家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机制政策的落实,有力夯实了全县牦牛产业发展的草料基础。”王盛告诉记者。

据介绍,牦牛肉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牦牛肉及其系列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作为全州牦牛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牦牛产业是最具特色、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农牧产业。加快发展牦牛产业,建立草畜平衡机制,推广划区轮牧、高效养殖、半舍饲等适用技术,必将对天然草地保护利用、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碌曲县相关负责人也指出。

为此,碌曲县专门制定了加快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方案强调要突出有机、绿色、无污染优势,建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拓市场,加快牦牛养殖体系、加工体系、销售体系全产业链建设,真正把牦牛产业建设成为特色优势畜牧业发展的领跑者、实现草原牧区生态保护的调节器、广大牧民脱贫致富的承载体,全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牦牛品牌效应。

“十户联产”抱团发展

碌曲县域总面积5298平方公里,总人口3.85万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农牧区的分散经营如何与广阔的市场进行有效对接,一直是农牧业经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碌曲县使出了第一招:“十户联产”抱团发展。

所谓“十户联产”就是以牧民自愿为原则,以草畜实现平衡、生产资料入股、产业计划一致、户户参与生产、管理规范有序为前提,引导十户左右的牧民组成产业联合体,形成高效增收的适度规模化经营。

加仓村村民红尕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21年,红尕联合其他7户牧民一起组成了“十户联产”抱团发展的生产模式。

“我们这组一共有8户,合在一起有草场面积12358亩,牦牛563头。养殖基地面积1300平方米,检疫房1间,饲料库2间。”红尕表示,“原来是每家每户放牧,全部劳力都用上了。现在集中起来,放牧的人少了,其他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可以从事餐饮、旅游等产业,还可以外出打工。草场入股收益、养殖收入,加上务工收入,牧民们的收入渠道增多了。”红尕告诉记者。

红尕还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放牧基地。一排整齐明亮的木质小屋,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夏天的时候,这里就成为牧家乐,很多游客来体验牧区生活。”红尕说。

抱团发展的生产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天然放牧的做法,还推动了当地牧业改革,为农牧民增加了收入。

很快,“十户联产”模式在碌曲推广开来。

拉仁关乡劳尔都良种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采用“十户联产”模式进行发展,每年固定牧民在合作社常年从事管理、放牧等工作,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形成了生产适度规模化、养殖标准科学化、经营销售市场化的合作组织。

“我们合作社目前已经有14名长期员工,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这还只是他们收入的一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鼓励“十户联产”抱团发展,碌曲县运用金融杠杆,注入2000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作为担保金,撬动2亿元银行贷款,以解决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同时,以县级财政衔接资金为贷款贴息,让谋划发展、真抓实干的合作组织享受到贴息贷款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为全县9个合作组织发放了690万元贴息贷款。正在发放贷款的11家合作社,贷款额度有780万元。

绿色产品走出高原

牧场有了规模、牧民不断增收,这仅仅是碌曲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要想碌曲的牦牛产品走出去,还需要龙头企业来带动。

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尕秀农业)便是碌曲县招商引资的高原县域合作第一家企业。

“但在碌曲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对于碌曲人来说,这是道不容置疑的门槛。

2021年7月,尕秀农业联合碌曲县政府共同打造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项目。示范基地总占地面积约23万亩,共分五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600万元,总投资约6000万元,牦牛出栏量预计4000头/年。

尕秀农业总经理李沅峰告诉记者,为了保护碌曲的草场,尕秀农业采用了先进的养殖生产方式:“三结合顺势养殖法”,是“传统自然放牧”和“全天圈养舍饲”的模式,将放牧、圈养、补饲相结合。

李沅峰进一步解释说,通过放牧、圈养加补饲的示范性养殖模式,逐渐引导并取代传统放牧方式,在减少草原荷载,保证品种繁育保护的前提下,大幅缩短牦牛出栏周期,降低病死率,提升牦牛产品口感,实现草畜平衡。

既保护了草场又提升了牦牛产品口感,来自高原的“李恰如”绿色生态品牌开始走俏市场。

“目前,公司已和成都益民集团、京东生鲜等达成战略合作,全国人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来自高原的绿色生态产品。”李沅峰说。

“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同受益一个也不能少。

据李沅峰介绍,公司还将依托线上线下稳定的销售渠道,以“社企”合作整合资源,充分结合碌曲县牧业改革“百社带千户”“十户联产”行动,统一养殖标准,从牧草种植到牦牛养殖,从屠宰精细加工到品牌运营与销售打造全产业链可溯源模式,培育,实现政府增税、牧民增收、企业盈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碌曲县还投资2070万元,在牧业发展基础好、出栏牲畜集中的郎木寺镇建设甘青川贡巴活畜交易市场。“这可以彻底解决我县牲畜质优价不优、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目前,活畜交易市场已开工建设,年内可建成使用。”王盛说。

2022-11-24 王菡娟 ——甘肃碌曲高质量发展牦牛产业纪实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261.html 1 牦牛下高原 34,2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