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融媒体记者 周佳佳 李京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江而兴的长江经济带集聚的人口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占全国40%以上。能否保护好母亲河,让一江春水向东流,事关国家发展大计。
“要想把长江流域管好,把内河安全应急和水上安全工作做好,大家必须同心协力。”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兴凯谈及“共抓长江大保护”时再次强调,要立足“共”字做文章。
筑牢长江水上安全屏障须做好“应急”
共抓长江大保护,让一江清水浩荡东流,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国之大者”。
作为一名老“应急人”,张兴凯心中的“共”字大文章的“题眼”,即要全力保障长江全流域的安全环境。
与安全相对应的,即是风险。长江流域的“风险”何在?
2021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调研组进行调研,张兴凯结合调研所见,深感“一旦由于生产安全事故造成长江特大生态环境污染,必将引起极其严重的生态恶果、形成生态灾难”,也让他更加认识到 “只有‘共抓大保护’,才能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由于长江流域的覆盖区域广、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以及新业态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活动十分活跃,长江流域发生突发污染事件风险仍然较高。首先,长江流域有大量的化工厂、工业园区和尾矿库,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流域河流污染,进而污染长江,这类安全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张兴凯表示。
除了尾矿库这一类潜在的危险因素,张兴凯指出,我国内河航运安全应急管理还有一些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事故隐患,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装有危险货物的滚装船舶管理的问题。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全国绝大部分码头,没有危险货物滚装船专业码头和泊位。二是穿越内河水域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跨越大江大河桥梁的危险品车辆,按照陆上石油天然气管道、危险品车辆管理的问题。三是涉及内河航运安全应急的各部门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共用的问题。”
健全长江全流域安全环境风险一体化防控机制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多次参加尾矿库和长江沿岸危化品园区的安全生产情况调研,张兴凯感触颇深。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张兴凯提交了《关于健全长江全流域安全环境风险一体化防控机制的提案》。在他看来,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必将带动也必须形成长江流域各类事故防控一体化、气象灾害与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控一体化、洪涝灾害防控一体化、水资源调度与利用一体化、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调度指挥一体化。
基于多年来从事安全生产研究的经验,张兴凯建议:“纵向推动建立健全覆盖长江全流域、跨行政区的行业领域部门的安全环境风险一体化联防联控机制。在应急管理跨行政区之间、生态环境保护跨行政区之间、水利跨行政区之间、交通运输行政区之间、气象行政区之间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探索跨行政区同行业领域部门间‘异地交叉监督管理/执法’模式。”
同时,张兴凯建议,“横向建立健全包括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调度利用、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职责部门的安全环境风险一体化联防联控机制。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等各委员会间协调机制,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气象局等部委间的一体化联防联控机制,在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形成涉及安全环境事件防控及其应对相关部门的一体化监督管理机制、推动联合管理和执法试点”。
在张兴凯看来,这样的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他举例说明:“北京重要会议期间的京津冀蒙晋环境联防联控机制,京津冀应急联动机制等都取得了预期效果。”
如何使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张兴凯认为,一是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在中央层面设立长江流域协调机构,统筹安全环境重大事项和一体化防控机制;二是制定并发布文件,明确落实一体化防控机制的职责、任务及分工;三是相关部委联合下发“健全长江全流域安全环境风险一体化防控机制”的法规文件,明确各部门、地方的职责、任务及分工、责任;四是融合、打通各部委间、各级地方政府的长江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水利、电力、税务、气象、卫星、经济等安全环境与应急处置相关监测监控、预警预报、数据信息平台,进而建立覆盖长江全流域的安全环境监测监控、预警预报、数据信息平台。
加强水上安全风险监测预警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我国水网交错,船舶运输发达,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畅通尤为重要,但是随着我国内河水运快速发展,相应的内河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却相对滞后。如何强底板、补短板,紧绷维护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之弦?
对此,张兴凯建议,一是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危险货物滚装船安全监管(管理)规定”,使对危险货物滚装船安全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二是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危险货物滚装船码头(泊位)建设标准”,使危险货物滚装船码头(泊位)建设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对穿越内河水域石油天然气管道,增加检测安全频次,加强安全监测预警;四是有关部门出台“加强跨越大江大河桥梁危险品车辆安全监督管理规定”,规定在引桥下设立智能化危险品车辆安全检查监测系统等;五是实现涉及内河航运安全应急的各部门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共用。
百姓生计,千秋大计。提升我国水上应急水平,保护水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同样是航运业极其重要的环节。
“要应对水上安全的挑战与威胁,确保航运安全,加强水上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是重要的技术途径”。张兴凯建议,一是加强水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以及短临气象监测预报,确保船舶不进入危险水域,确保在危险水域的船舶及时回港,确保在危险水域的平台上作业人员做足应急准备;二是在船舶上安装定位系统,为给船舶及时预警预报和及时应急处置、及时应急救援赢得宝贵时间;三是在船舶上安装对其周围环境的监测预警系统,船舶操作者能够及时做出监测预警;四是开发高能力、高效率、适应恶劣条件的救捞装备。比如适应浑浊水情的深水救捞机器人、适应强风和复杂海况的抢险救援平台等。
党的二十大给安全应急和生态环境保护部署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在张兴凯看来,做好内河安全应急工作,“共抓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鱼儿跃、景色美,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新征程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各方一致行动‘共抓长江大保护’,内河安全应急工作,一定能够保证‘一江清水浩荡东流’!”张兴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