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叶俊杰)智能传感器产业是支撑万物互联的基础产业。近日,根据青岛市政协主席汲斌昌的指示要求,市政协围绕“推动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调研课题,组织科技界别政协委员,会同民盟青岛市委会,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生态 助力工赋青岛的调研报告》。市委书记陆治原、市长赵豪志分别作出批示,表示加快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意义重大。
日前,市政协组织委员赴城阳区、高新区开展了协商议政跟踪监督问效,走访调研了青岛智腾微电子有限公司、中科(青岛)信息技术产业园等。
调研中,委员们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以及刚落地的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两大平台均在青岛。此外,青岛还拥有由科技部、国资委联合批复建设的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至此,青岛拥有了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平台。
青岛技术创新水平日渐提升,但仍存在产业链条缺失,产业生态待完善;引才政策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政协委员、专家围绕这些“卡脖子”问题积极建言。
刘长文委员建议,将智能传感器产业打造为市级重点产业链;借鉴发展虚拟现实产业链的有关做法,结合青岛本地产业现状,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联合行业头部企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绘制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图谱,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才方案、产业扶持政策,作为市级主推的重点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具有青岛特色的产学研用全产业链。
“青岛市传感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投融资动力不足。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吴松华委员建议,发挥本地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基地,“以大带小”带动本地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科创母基金、市区引导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联合银行、担保、券商等金融机构,提升科技资金运营平台服务水平,完善传感器产业的创投风投和科技金融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智能传感器产业是一个垂直整合的产业,涉及材料、芯片、工艺、软件等多个环节,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王鲁升委员建议,强化数字赋能,拓展传感器应用场景。重点面向轨道交通、家电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等龙头企业和应用场景,围绕压力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开展传感器应用试点示范,以实际场景需求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与制造业领域深度融合,建强工业互联网的底座。
委员们呼吁,下一步要继续着力推进强化载体建设、搭建高效能服务平台、优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构建全方位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联盟建设,助力凝聚行业共识、加快产业合作,推动青岛市加快打造东北亚智能传感器之都,为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