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阳
今年9月,到杭州出差,日程安排满满,但我事先还是找到一个时间段,想见见多年没见的著名连环画家钱贵荪。那天晚上,钱贵荪偕夫人何巧玲来到宾馆,我们谈了一晚上。
我认识钱贵荪已经30年了。那是在1992年,我参加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连环画工作会议。他那时是连环画界有名的快手,绘制了连环画《渔岛之子》《鉴湖女侠》等名作。
2017年,他与我加了微信,联系更为紧密。2018年,我出任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他是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同时又是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许多事我们一同商量,交往更多了。
一直想为钱贵荪写个艺术小传,他今年快90岁了,同他一起回忆往事,也是一段难得的经历。
钱贵荪家学渊源,曾祖父是著名的金石家钱琢初,祖父钱云鹤是民国年间沪上著名国画家。1952年,上海有许多出版连环画的小出版社,出书量大,缺绘画作者,钱贵荪父亲通过出版行业的朋友,拿到连环画脚本,让钱贵荪画。其中华东美术出版社向钱贵荪约稿绘制的连环画作品是《电话》,那年,钱贵荪仅16岁。故事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钢铁事业蓬勃发展的内容。年少的钱贵荪深入基层,来到上海钢铁三厂,收集资料及素材,做了大量速写,将工厂的环境、生产过程,工人劳动的状态一一收集到小本子里。
但他在创作时,感觉人物不够准确丰满。于是,他拜访当时的已经成名的连环画家贺友直,请教创作问题,贺友直告诉他,要在人体解剖学上多下功夫。连环画处女作《电话》完成了,钱贵荪知道自己基本功欠缺,很想下力量学习绘画基础。
1954年,钱贵荪考上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招生的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今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如饥似渴地向老师学习。学校经常举办一些高质量的展览,比如组织他们到上海观摩门采尔原作展、凯绥·柯勒惠支版画展、宋元明清绘画作品展等,这些展览使钱贵荪大开眼界,他将不同的创作手法兼收并蓄,运用到创作中去。
1956年,钱贵荪在浙江省群艺馆观摩昆剧《十五贯》排练。他认真观摩戏剧,理解剧情,分析人物,用心画的“况钟审娄阿鼠”,既表现了况钟的威严,又将娄阿鼠狡诈、慌张描绘出来,其速写线条流畅,人物动态准确生动,跃然纸上。
1958年,钱贵荪被分配到浙江幻灯制片厂工作。他将创作连环画的手段运用到幻灯片的创作中,得心应手。创作幻灯片,也让钱贵荪有机会深入生活,到农村、工厂、海岛进行采风和体验生活。和基层群众一起吃住,使钱贵荪的思想有很大的改变,他笔下的人物也有了活力。他在当地画好草稿,就地征求意见,回来再画正稿,审批后,画成幻灯片。钱贵荪在幻灯厂工作整整20年,创作近百部作品,为日后的连环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革”结束后,1979年国家迎来大发展。当时,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了发展连环画,吸引连环画人才,在社里设立了创作室。不久,钱贵荪成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的创作员。从1979年到1996年,钱贵荪迎来了创作的“巅峰期”,在不到20年时间里,他创作了30多部长篇连环画,短篇连环画更是不计其数,影响了那一代青少年,堪称最勤奋的连环画家之一。
连环画《鉴湖女侠》是钱贵荪的代表作,共180幅。钱贵荪采用擅长的线描形式表现,获得专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为了创作这套连环画,了解当年的背景,钱贵荪多次去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寻找清朝末年的老画报,搜集对秋瑾遇害的报道。除了秋瑾的资料,也翻阅徐锡麟、陈天华、王金发等革命志士的影像资料,对那个时代的背景、道具谙熟于心。钱贵荪还去秋瑾生活过的地方,像秋瑾纪念馆、大通学堂旧址、禹陵等地,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资料和草图。
比如《鉴湖女侠》第7幅,文字脚本是这样的:“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秋瑾英姿勃勃地走来,听见书房里有人念她的作品《宝刀歌》,不觉停了步。这是秋瑾第一次出场,钱贵荪反复设计场景和人物,远景是院落、石径、小桥、圆形拱门,近景突出秋瑾的形象,描绘了秋瑾眉宇之间的英豪气概。秀气的面庞,配上粗犷的衣裙线条,表现秋瑾巾帼英雄的形象。
连环画最难表现的是同一个场景,文字叙述不能简略介绍,只好拉长篇幅。因此,如何巧妙地表现,又不让读者有重复和厌倦感,很考验连环画家的艺术功底。擅长速写的钱贵荪对此似乎颇有心得,他将同一个场景,用不同的角度表现。如第35幅至43幅,秋瑾同徐锡麟、陈伯平等讨论,幅数较多,场景一样,钱贵荪采用不同的角度,加上俯视、平视、仰视,不同的处理方式,让人读起来,仍然兴趣盎然。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连环画迅猛发展,连环画的发行量一年高达8亿多册,许多出版社加足马力,仍供不应求,但随着电视等新媒体出现,市场发生了变化,连环画的印数出现了断崖般的滑落,到90年代前后,许多出版社不再出版连环画。此时,浙江美术出版社却异军突起,出版了《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孙子兵法》《初中数理连环画》。这三套连环画,钱贵荪作为美术编辑,都参与了工作。
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长姜维朴曾评价钱贵荪:“钱贵荪同志是一位在连环画创作上成绩斐然而又在美术编辑上贡献突出的画家。”
同时,许多连环画家开始转向,有的画家甚至几年前开始转向,开始中国画的创作。钱贵荪也不例外,开始创作人物画。
中国画讲究笔墨,但画好人物画,看的就是造型能力,而钱贵荪有长期的速写功底,人物造型准确,下笔坚决,使他很快地在中国画创作中脱颖而出。关于速写,钱贵荪颇有心得。虽然现在数码相机和电脑已经普及,找参考资料比以前方便太多了,但钱贵荪仍然还会画些速写。他认为:“因为勤画速写,促使你必须深入生活,通过速写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这是照相机无法取代的。速写、慢写、默写三者穿插练习,对提高绘画造型能力大有好处。”
钱贵荪将自己对速写的体会和图例,编辑出版了《速写起步》《跟我画速写》等技法书,前者20年内不断再版,印数超百万册,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
20年过去了,如今钱贵荪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比如创作于2003年的《秋色》,注重表现意境,情景交融。画面中一位唐代仕女,朴素的衣服,丰腴的面庞,典型的唐代仕女发髻,仕女仰望飘落的点点秋叶,传达一种淡淡的哀思,背景是纷纷落下的秋叶,淡淡的灰调子,笔法简约,高度概括,以简驭繁,意味无穷。
2010年前后,钱贵荪创作了一批主题明确的作品,如《欢乐》《祈福》《喀什巴扎卖大蒜老汉》《赶集》《谈心》,展示了地域风情和百姓生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造型准确简练,疏密得当,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钱贵荪今年已经年近90,但仍然精神矍铄,创作旺盛,作品不断推出,如他所说:“绘画是自己的爱好,也是一生为之献身的事业,漫漫学艺路,我将一如既往地探索着、追求着,期待着更上一层楼。”祝愿钱贵荪老先生生命之树长青,艺术生命长青,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我们的时代。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