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吴海燕:

乐见“国潮”走向“国际潮”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02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李寅峰

随着辞旧迎新的脚步临近,国内服装市场再现“国潮风”。“大展宏兔”“兔飞猛进”等农历兔年的“潮词”“潮画”出现在服饰上;一些国际奢侈品牌的服饰也纷纷推出中国风产品,迎合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

“国潮”的风行,特别是受到中国年轻群体的喜爱,对于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吴海燕来说,是欣喜和乐见的。

“‘国潮’流行起来,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我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服饰界受日本动漫影响较大,扮装(cosplay)者非常多。后来,欧美奢侈品进入中国消费者视野,又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服饰潮流。那时候,社会普遍对传统中国文化重视不够,也少有人意识到,传统文化可以大规模运用到服装潮流中去。”吴海燕坦言,自己曾经“很着急”。特别是1993年,她将敦煌的文化艺术融入设计中,一举在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夺得金奖后,更是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活化、设计转化,形成我们东方的范式,这样的设计才会得到更大的尊重和鼓励。”

在中国美院工作的吴海燕一边呼吁、一边实践,带领学科专业团队获“国家社科类重大课题立项——东方设计学理论与体系建构”的同时,也不停地尝试着推动传统文化在服饰领域的回归。期间,吴海燕也是多有“着急”。她回忆,2012年时,她参与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一场百年旗袍回顾的文化活动,没想到引起一场舆论的纷争。“当时生活里穿旗袍的人很少,多数声音认为,旗袍代表的是底层、落后;当然,也有一部分声音是支持的,呼吁旗袍回归应有的时尚、品质、地位。”好在,遇到传统文化复兴的好时代,文化自信深入人心,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旗袍热”,很多地方成立了“旗袍会”。虽然,个别旗袍会缺乏文化导向,乃至出现一些审美误区,但旗袍总算重新回归到女性的日常生活中。

当然,与“着急”相伴的,更多的是“欣喜”:2001年,吴海燕首次牵头在杭州西湖边举行了“东方丝国”大型时装专场,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大放光芒,时装秀与杭州西湖亮灯后的夜晚,一起受到国内国外时尚界的广泛认同;2004年拍摄的电视剧《神雕侠侣》中,她为小龙女等主要剧中人物设计的古装带动了社会上一些少年男女的效仿……

更加令吴海燕欣喜的是,“这几年,年轻人上来了,那种文化自信没法阻止”。

吴海燕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杭州的朋友纷纷向她反映,西湖边经常会出现一些“小仙女”。他们身着汉服,飘飘欲仙,或者举办一些活动,或者就在那里散步,非常漂亮。“‘国潮’风不知不觉流行起来,被年轻人追捧。据说,一些生产传统服饰的企业规模已经相当大。”吴海燕感慨地说,“年轻人的热爱,是文化自信的最根本表现。但目前来看,希望更多的‘国潮’风能够不仅限于表演、娱乐,而是有品质有审美地走进日常老百姓的生活中。”

“我认为,对于服饰界来说,努力做到‘传统活化、设计转换、东方范式’,才能让‘国潮’越走越远。”吴海燕说,此外,也希望喜欢“国潮”的年轻人更多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要多进行基础性研究,使更多的传统文化符号走入日常的衣食住行,共同推动“国潮”走向“国际潮”。

2022-12-02 李寅峰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吴海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707.html 1 乐见“国潮”走向“国际潮” 34,70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