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探索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多样性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2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张丽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子善日前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学术随笔结集《识小录》。陈子善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深耕多年,该书可视为其学术研究的一个缩影。

《识小录》由70余篇千字左右的文章组成,陈子善表示,“看似散漫,其实有一条贯穿的主线,即都是写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写现代文人文事的方方面面。”书中所论多建基于第一手资料之上,不乏稀见版本、手稿、书信,即对鲁迅、周作人、张爱玲、郁达夫、徐志摩、巴金等大家名作及文人交谊进行了考证,如《郁达夫全集》种种、鲁迅与巴金见过几次面、鲁迅偏爱毛边本之缘由、巴金著作盗版本研究等;也发掘了一些相对鲜为人知的作家作品,如析述陈楚淮、陈雨门其人其文等,以拾文学史之遗。

陈子善介绍,书中文章属于微观研究的范畴,“没有微观,何来宏观?换言之,微观不明,宏观也无法真正建构,令人信服。”书中析述文辞,校释版本,品鉴装帧,漫说文人文事;挖掘考辨,摘抉隐微,厘清了不少颇有意趣的文学史谜题,显发文学史的多重面向,亦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延拓出更深层的阐释空间。正如陈子善所言,“‘识’大作家之‘小’,识小作家之不‘小’,从而揭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并提供一些可以进一步研究的线索,所谓以‘小’见‘大’是也”。

2022-12-12 张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145.html 1 探索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多样性 35,1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