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共建“未来文学”百花苑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2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郭海瑾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是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孟庆枢近年来专注于“未来文学”研究,在他看来,“未来文学”就是在新时代降生的。

孟庆枢认为,未来文学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论基石,把人、自然、寰宇作为统一体或动态场域,将人的精神四元点(生命意识、创新意识、矛盾统一意识、回归意识)的系统化作为思想核心,以文学为基点,进而探讨在科学技术的迅猛推进下人类行为和伦理情感的复杂变形,对人类发展尤其是挑战和危机作出预警。

他表示,就理论资源而言,“未来文学”坚持守正创新,既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与激活者,也是世界性知识体系中的积极借鉴者和洞察者。就艺术功能而言,以言行事,积极对外传播,加强自身与世界、他者的理解与对话,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理念、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同时,在对未来文学的理论建构中孟庆枢还特别强调多维关系网络中的动态发展,如传统继承中的守正与创新,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易与不易、变中求真的哲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技的关系,生命至上、人类至尊的理念,数字经济、智能化社会的日新月异,关于想象力与对人思想的正确导向的双重关系等。每一组对立统一且充满张力的关系都意味着一个深刻宏大的研究视域,为未来文学的发展指明了学术方向。他希望,青年学子积极发挥创造力,以无畏的魄力去开拓美好的未来。

2022-12-12 郭海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144.html 1 共建“未来文学”百花苑 35,14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