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

鼓励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4日   第 10 版)

近日,由上海科技馆和同济大学联合打造的“深海园林”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幕,共有数十件来自深海的珍稀标本与观众见面。图为家长带孩子参观深潜器。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张惠娟

“实施科学教育之路漫长,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10-20年的时间尺度上,我国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再经过15年的时间,他们当中的少部分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科技精英,在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中发挥引领作用。”在日前举办的“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武向平立足时代科技前沿,解析科学教育理念和分享亲身参加的丰富生动的科学教育故事,阐述了他所理解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的目的: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仰望星空,小学生们会好奇地问:黑洞里面有什么?宇宙中有外星人吗?宇宙外面有什么等问题。在武向平看来,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呵护他们的好奇心非常重要。武向平指出,只有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提高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科技精英——他们能提出原创性的理论、发明颠覆性的技术,从而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大潮。

武向平表示,科学教育之目的,就是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呵护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留住青少年的好奇心,造就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服务于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鼓励青少年:不要迷信榜样的力量,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孩子们,成功不可复制。要做最好的自己。即使今天把爱因斯坦复活,请到我们校园里作一次报告,学生们听后也不会再成为爱因斯坦;同样,听了比尔·盖茨成功之路的秘诀演说,同学们也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武向平说:“我们树立榜样并不是让孩子们重复别人的道路,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让孩子们重复过去的老路。”

“时代发生了变化,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发展和成长,学习榜样而又不要迷信榜样的力量,要鼓励同学们做最好的自己!”武向平强调。

科学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在武向平看来,科学教育不是简单的“科学+教育”,也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是一门简单的综合性课程。“起源于西方的科学教育原本试图构建科学、技术、社会融为一体的教育模式,传播科学知识、教授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理解科学精神。”武向平认为科学教育本身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例如我们让学生学数学,并不是一定让他将来成为数学家,我们让学生学语文并不一定是培养这个学生未来去当作家。”在武向平看来,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和领会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同理,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思维,掌握科学的方式和方法,以便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2022-12-14 张惠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262.html 1 鼓励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35,2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