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璧合珠联传名迹 觅寻丹青姊妹篇

——1983年金秋上海市政协书画室云南采风行笔会记忆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5日   第 11 版)

《南国春意图》由江一波首先开笔,用老辣的笔触画下二棵传统花鸟画中少有的题材——南疆热带植物番木瓜,撑起全图的大结构。(江小梅 供图)

作者:孙炯

在云南省政协大楼内,展示着一幅上海画家所创作的《四季如春图》;而在上海市政协也珍藏着一幅云南画家的《南国春意图》。这两幅画都创作于1983年10月15日上午的一场笔会上,画作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呢?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炯亲历了两幅画的创作过程。

海派画家云南行

1983年10月12日至11月9日,应云南省政协邀请,上海市政协书画室赴滇学习参观团到昆明、大理和西双版纳参观写生。

参观团经历两小时50分钟,跨越2080公里的空中航程抵达昆明后,即马不停蹄赴西山森林公园写生,团长(时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张承宗写下感怀诗句:“摩天飞越四千里,万紫千红迎秋魂,画家不老生花笔,健步西山写龙门。”

参观团副团长是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中国画院代院长唐云,团员有: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叶元、江华,心脏内科专家黄铭新教授,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王个簃,画师朱屺瞻、应野平、黄幻吾、张雪父、钱君匋、吴青霞、陈佩秋,以及老画家唐云儿子唐逸览、王个簃儿子王公助、朱屺瞻老伴陈瑞君随行,上海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干部于文清、陈平田一共18人。

在云南采风期间,大家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富饶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风情叹为观止,对改革开放给各族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着相当深刻的印象。

画家们面对着番木瓜、棕榈、山茶花、爆竹花、鸡蛋花、大树杜鹃花、石斛、缅桂花、珠兰等只闻其名、未曾谋面的奇花异卉更是欢喜雀跃,都迫不及待地支起画架,拿出速写本,对景写生。参观团的9位老画家平均年龄76.6岁,但他们不服老、不怕苦,一路上不顾疲惫,每到一地都勤奋创作,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素材,而且积极创作,为第二年上海市政府举办的“赴滇写生画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这样走进边疆、深入生活、贴近群众的做法,给当时参加接待的云南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博得了参与交流的云南书画家们的诚挚赞誉,为上海市政协书画室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今天回想起来,大家对这些老一辈书画家仍感佩不已。

“一路黄金满地铺,人民团聚共观娱。烹茶煮酒情如许,论字谈诗更作图。”临别之际,以画锦鲤、芦雁和仕女知名的73岁女画家吴青霞激动地写下了这首绝句。回到上海后,唐云、王个簃、朱屺瞻、应野平、黄幻吾等画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云南行的学习参观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家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认识、开阔了眼界,而且进一步认识了云南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也为增进滇沪两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挥毫绘就姊妹篇

为欢迎上海市政协书画室赴滇学习参观团的到来,云南省政协于10月15日上午在省政协礼堂举行茶话会,共述滇沪两省情谊。省政协、省文联、省美协和在昆的书画界人士共150余人出席。茶话会后接着开始了笔会交流活动。

在礼堂大厅纵列着两张大画桌,铺陈着两张丈二匹的大幅安徽宣州出产的优质红星牌宣纸,上海和云南的画家分别在两张大画桌前挥毫创作,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创作完成了两幅风格迥异、艺术精湛的花鸟画巨制。

上海的巨幅画作由当时87岁高龄的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王个簃开笔,老画家在儿子王公助的配合下,以篆籀的笔法和古雅的色彩从画幅的右下角起笔画出十几朵怒放的茶花,点引南疆春色。紧接着,73岁海派名画家唐云用小写意笔法给火红茶花陪衬数枝娇黄的迎春花,老干新花,很富诗意。与此同时,91岁高龄的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朱屺瞻从画幅中央用豪放的枯笔绘出枝干粗犷的墨兰。随后73岁的山水画家应野平、77岁岭南派老画家黄幼吾、76岁的书画篆刻家钱君匋、女画家吴青霞、72岁老画家张雪父和60岁的上海中国画院女画师陈佩秋依次落笔,画上了墨色淋漓的卧石、玲珑的红梅和山雀、淡雅的水仙、浓艳的大丽菊、挺秀的牡丹和峥嵘兀立的怪石,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四季如春图》。

最后,王个簃提笔赋诗一首:“昆明满园春光好,四季如春万家新。今日挥毫多壮志,千姿万态振精神。”上海画家的这幅《四季如春图》构图奇兀、色彩泼辣,9位画家相互配合、协力创作,可谓集海派花鸟精华于一幅。

在云南画家的画案前,著名画家刘华轩、江一波、黄继龄、张苇研、郎森合作绘制了另一幅丈二巨幅《南国春意图》。首先由75岁的江一波中锋开笔,南疆热带植物中独有的番木瓜树跃然纸上,几株粗犷的树干撑起了全幅大构架,笔势显得老辣、苍劲。

江一波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早表现西双版纳热带风物的中国画家,他的创作拓宽了中国花鸟画的表现领域,由此奠定了他作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一代名家的地位。在笔会上,江一波与半个多世纪未曾谋面的老师王个簃共聚一堂,白头师徒把手相顾,感慨万千。

无独有偶,唐云也在笔会上见到了暌违40多年的老朋友——云南著名国画家张苇研。二人青年时代在南京中央医院卫生事业处时,常与高逸鸿等画友切磋画技,他们合作的《松壑泉鸣图》曾入选《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展》。老友重逢异常激动,当场作诗一首:“相逢惊喜唤侠尘,四十年前若此邻。料否春城能再见,白头少聚几今人。”

当天下午唐云在儿子唐逸览陪同下乘坐省政协安排的轿车,专门到昆明长春路象眼街老友家中探望,欢叙之余二老提笔合作了《梅竹双清》四尺整幅,唐云题诗一首:“横斜苇研笔无尘,要我琅玕做比邻。永挂高堂成独赏,休分尺寸与旁人。”并落款“张苇研老友画梅,嘱杭人唐云补竹并题”。在昆明期间,张苇研专门陪同唐云父子探访金马山下的昙华寺,观兰品茗,并在其弟子、国画家赵正能引领下观赏了朱德元帅题赠映空老和尚的诗碑。

笔会上,张苇研纵笔画下横跨画幅的一方墨韵醇厚的巨石。这时84岁高龄的著名老国画家刘华轩在树干和巨石上画了7只顾盼灵动的八哥鸟。时年70岁的著名金石书画家黄继龄以书法入画,以朴拙的草书笔法画了大叶岩角藤和仙人掌,使整幅画面更显出琳琅的水墨韵味。最后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郎森画上大青树、热带寄生兰和石斛,完成全画。云南书法家孙太初在画幅左上角书写“南国春意”四个篆字。

两幅大画画完已近中午12点,王个簃、唐云、张雪父、钱君匋、陈佩秋等几位上海画家专门走到云南画家的桌前,与刘华轩、江一波、张苇研、黄继龄等握手庆贺,对《南国春意图》颇为赞誉。随后张承宗、唐云和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梁家、杨明在媒体记者的闪光灯下和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互赠了两幅作品。

上海画家创作的《四季如春图》今天完好地展示在云南省政协大楼内;云南画家的《南国春意图》珍藏在上海市政协。

转眼近40年时间过去了,这两幅凝结上海、云南两地老一辈著名画家卓越艺术成就、记录着深厚友谊的画坛姊妹篇,在岁月的更迭中历久弥新,在未来的时光里永放异彩!

(本文由云南省政协供稿。文章参考了当时参加创作的云南画家、后到北京服装学院任美术系教授的郎森和上海市政协书画室赴云南学习参观团秘书长、时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江华的回忆录,以及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叶元的《赴滇写生日记》。)

2022-12-15 孙炯 ——1983年金秋上海市政协书画室云南采风行笔会记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321.html 1 璧合珠联传名迹 觅寻丹青姊妹篇 35,32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