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营周刊

让地里“长”出来的专家名副其实

宁夏石嘴山市为三位农民评副高职称的背后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6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宁夏石嘴山市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得黄河水灌溉之便利,自古就是稻香鱼肥的塞上江南。今年年初,当地启动了首期宁夏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试点工作,受到广泛关注。

哪些农民可以参评职称?评上职称有啥用?这是广大农民最关注的两个问题。

近日,石嘴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世平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只要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且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法律法规,我们不做硬性的学历、论文、资历等方面的要求,而是注重实践、创新、贡献。”

换句话说,石嘴山市对农民的职称评定是以农业生产规模、示范带动、服务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只要符合条件的农民即使学历“零基础”也可评上相应职称。

根据石嘴山市的方案,参与职称评审的农民须在市域内以农业生产经营为职业,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组织中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且为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骨干人员。

关于职称的具体用处,李世平表示,取得职称的农民可享受多种优惠政策,包括优先纳入区域人才项目,优先承担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任务,优先作为乡土专家参与“特聘农技员”计划,优先享受国家规定的信贷、金融担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

“但是,取得职称的农民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包括积极参与组织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带头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农业技术普及应用等。”李世平说,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就是想把有文化、懂农业、会经营的“土专家”遴选出来,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带头作用。

据了解,石嘴山组织的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分为初、中、副高三个级别,专业包括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类)种植、动物(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产业等。今年,经过现场展示、理论答辩、专家打分等程序,在111名提交了职称申报材料的农民中,有45名农民被授予高素质农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有三人“一步到位”解决副高职称。

蒋洪波此次获评“农民高级农艺师”副高职称。他经营着1200亩土地,跟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别人种不活、种不好的农作物,他深入钻研后总能获得丰收。因此他经常在农民田间学校给周边村民讲授种植技能。

蒋洪波说:“以前给合作社的农民讲课,心里还有点虚,虽然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农业生产,但是没啥学历,上台讲课底气不足。评了副高职称,再上台讲课感觉就不一样了。”

看到石嘴山市给农民评定职称取得不错的成效,6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紧锣密鼓召开全区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工作推进会,在全区5个地市全面铺开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工作。要求各地以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为手段,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专业水平和实用能力。同时,赋予各地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自主权限,坚持分类评价,注重参评人员的业绩和技能,突出能力、素质、业绩、贡献导向。

“评上职称的农民大多数都是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职称评审工作不能‘一评了之’,让职称证书束之高阁。”受访农民表示,除了增加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生产技术之外,职称评定是对农民农业情怀的肯定,让农民能更加安心、更有信心地农作、经营。但是,他们也希望评完职称后,组织、农业部门要跟进对接了解他们的产业发展计划和信贷、用工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服务,让职称起到应有的作用。

2022-12-16 范文杰 宁夏石嘴山市为三位农民评副高职称的背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363.html 1 让地里“长”出来的专家名副其实 35,36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