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湖南:用好红色资源 带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6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李冰洁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贺龙纪念馆、故居,通道转兵纪念馆、红军长征通道会议旧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实地感受到当地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勃勃生机。

纪念馆成为红色研学课堂

在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通道转兵纪念馆,记者在展柜里看到一副竹皮箩,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留下的原件,它出自一位红军战士的双手,也见证了一位老人80多年的执着与守望。

1934年12月到1935年2月,在湘江战役中受伤的红军战士邱显达来到通道县流源村杨昌彬家中养伤。伤好后,邱显达对杨昌彬说:“老乡,我是红军战士、共产党员,我的伤好了,要去追赶部队了,我没有什么报答你们的,我之前是个篾匠,就织一担皮箩留给你们做个念想吧。”邱显达走的时候约定“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回来看望你们”,但是,他一走就再也没了消息。或许,这位战士已经牺牲在长征路上。

但在杨昌彬的心中,始终坚信邱显达还活着,他也会常常一个人来到当年二人分别的村口,坐在大树下等着红军阿哥回来。但邱显达再也没有回来过。杨昌彬一直珍藏着这副竹皮箩,他说,留住皮箩就留住了红军精神,留住了侗乡人民对红军的热爱,对共产党的拥护。老人后来将这副竹皮箩无偿捐赠给了通道转兵纪念馆。

像这样真实感人的红军故事,通道县已经收集了50多个,在纪念馆里有演播厅,讲解员会配合音乐、视频,为大家讲述生动鲜活的红军故事。

红色资源,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鲜活教材。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南省委宣传部持续打造“潇湘红色故事汇”品牌活动,从开展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象展示大赛,到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在机关、社区、校园、企业、农村、军营里和网络上集中宣讲,在中小学生间开展思政小课宣讲,在大学生中开展红色故事讲述大赛,将革命先烈英勇事迹转化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

红色非遗成为旅游新特色

在贺龙纪念馆中,有一面旗帜颇为引人注意,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党旗很像,都有镰刀锤头的元素,但这面旗帜上的镰刀锤头不是交叉在一起,而是并肩排列,粗糙地缝在一面红布上。讲解员说,这是贺龙领导桑植起义时,部队用过的“工农革命军军旗”。据介绍,因为当时各地工农革命军互相通信不便,只是知道旗帜的元素是镰刀锤头,却不清楚具体图案,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镰刀锤头红旗。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出生于他领导革命起义的湖南省桑植县,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流传。湖南省也将“贺龙的传说”作为民间文学,收入红色非遗代表性项目中。

2021年,湖南省率先在全国开展红色非遗保护项目,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及曲艺、民间舞蹈等形式。在红色非遗资源寻访工作中,共梳理发现已列入四级名录的红色非遗代表性项目18项,涉及红色资源的非遗代表性项目103项,包括红军长征故事、苏区歌谣、湘西老区民歌等。

2021年3月,大布江拼布绣非遗传承基地红星筑梦营,在秀水村的工农红军总后勤部旧址揭牌。“非遗+红色文化”不仅使大布江拼布绣技艺得到保护与传承,还创新开发了12款适合红色文化主题的红色文创产品,增设了打草鞋技艺,为游客提供丰富红色文化体验的同时,也为附近村民提供免费技艺培训,给村里闲置劳动力提供在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在2020年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非遗传承人们带来的红色非遗文化产品,吸引游客们驻足观看。比如,南湖菱画非遗传承人颜成荣以南湖菱作为绘画载体,将南湖红船、井冈山、宝塔山、天安门等红色革命纪念地在菱角上真切还原;湘潭展区的红色抗战作品的皮影戏吸引了不少小朋友观看,湖南省非遗传承人吴渊表示,希望把红色文化和传统非遗技艺做一个融合,能够教育下一代的爱国情怀。

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湖南省红色旅游的内容、形式和产品开始呈现多样化,由传统的观光游览开始向参与和体验式旅游转变。从2004年至今,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市州共同主办的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已先后在韶山、茶陵、宁乡、汝城、平江、桑植、攸县等县市重点红色旅游区成功举办18届,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备受关注的红色旅游品牌。

此外,湖南省还评定扶持了韶山市、炎陵县、汝城县、宜章县、通道县5个省级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每个重点县每年由省财政扶持资金连续扶持3年,重点开发了红色旅游与峡谷漂流、避暑休闲、寻根祭祖、温泉康养、民俗文化等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

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红色旅游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红色旅游迎来快速恢复与发展,文旅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总体呈现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省旅游市场增长的新引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明显。

有数据显示,湖南省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全省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2%左右的市场份额。“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红色旅游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93亿人次,年接待游客人数从2016年的9200万人次增长至2020年的1.41亿人次,年均增长13%以上,且已占到省内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5,年综合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

据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爱武介绍,“十三五”期间,湖南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1个示范区、4大重点板块、5条旅游增长轴、100个精品景区、40个红色旅游基地、10条精品线路”的红色旅游发展新格局,红色旅游的内容、形式和产品呈现多样化,由传统的观光游览开始向参与和体验式旅游转变,红色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得到全面提升。

2019年、2020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两大红色旅游发展节点的到来助推湖南红色旅游愈加升温,红色旅游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截止到2020年,红色旅游带动湖南省直接就业人数25万人,间接就业80万人,形成一批市场吸引力强、社会效益好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更加彰显。

2022-12-16 李冰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387.html 1 湖南:用好红色资源 带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35,38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