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山东利津:

农家书屋点亮文化生活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6日   第 10 版)

作者:魏敏 任绍琛

“您好,最近有啥好书呀?”近日,山东省利津县利津街道刘庄村村民张敏敏带着孩子,来到了村西头的农家书屋。

“您来得正巧,最近我们刚好收到一批新书,是县图书馆配发的。除了专业图书外,还有很多经典著作,大人小孩都会喜欢读。”图书管理员魏建国一边摩挲着新书一边介绍。

“太好了!”张敏敏笑着回应,“现在周末有去处了,有空就带孩子来读书。”

此时,张敏敏走进的这家农家书屋,正是一间50多平方米的平房。看似“其貌不扬”,内里却是包罗万象:书架和书桌摆得满满当当,整齐地罗列着科技类、农技类、文化类等适合村民阅读的各类书籍,前来看书的村民更是络绎不绝。

在利津,像刘庄村这样的农家书屋已有128家,涵盖了党史学习教育、惠农科技、少儿读物等类别,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群众的阅读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举措,当地已探索推进“农家书屋+”模式,形成了“农家书屋+党建”“农家书屋+平台”“农家书屋+活动”等,持续强化农家书屋阅读、教育的功能,实现了从单一阅读平台向综合性服务平台的转变。

例如,聚焦重要时间节点,当地会组织以农家书屋为载体的阅读实践活动,像“农家书屋+经典诵读”“农家书屋+红色故事讲述”“农家书屋+非遗传承”等,做到月月有主题、人人能参与,以丰富的内容、新颖的阅读形式,将全民阅读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

为了突出农家书屋的教育作用,利津县还邀请名师走进书屋,采取线下座谈,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传递教育知识,并且通过创新“学校+社区农家书屋”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学校和社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出了有高度、有广度的学术课堂。线下面对面学习与线上课程相结合的形式,也让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让知识传递更直接、更深入人心。

为充分保障居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解决广大群众“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问题,利津县以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为出发点,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积极为农民群众奉献丰富的“精神食粮”。下一步,利津县还将持续增加数字化服务供给,利用“两微一端”拓宽农家书屋传播渠道,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整合公共阅读资源,丰富农家书屋阅读活动,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基层群众的“精神粮仓”。

2022-12-16 魏敏 任绍琛 山东利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391.html 1 农家书屋点亮文化生活 35,39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