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周刊

拥抱新时代 抓住新机遇 着眼国家发展大局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0日   第 06 版)

作者:阎峰

党的二十大是全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作为香港中资证券行业的一员,作为过去10年中国金融和证券行业飞速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我既为新时代金融证券行业的发展感到自豪,更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未来金融工作部署感到兴奋。二十大强调了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核心要求是金融行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健务实,令人期待。

一、新时代十年我国证券业发展回顾

回顾这1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证券业稳中求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一)资产规模显著扩大,综合实力和经营效率大幅提升。

根据《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2)》,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40家,相比2011年底109家增长28%;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0.59万亿元,相比2011年底1.57万亿元增长575%;净资产为2.57万亿元,比2011年底6303亿元增长308%;证券行业登记从业人员数量为35.98万人,相比2011年底26.18万人增长37%。2021年末,A股市场共有4685家上市公司,相比2011年底2342家增长100%;2021年末总市值约96.5万亿元,相比2011年底A股总市值21.02万亿元增长360%。

(二)中资券商国际化发展布局成效显著。

中资券商已逐步形成“立足香港、辐射亚太、布局全球”的发展路径,中资券商跨境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积极拓展海外网点布局。部分头部券商已建立覆盖亚洲、欧洲、北美等地的国际化业务网点布局,同时,不断开拓新市场业务,将业务版图从香港延伸至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国际业务拓展的步伐加快。

二是国际业务结构日益丰富。近年来,中资证券公司境外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逐渐提升,业务类型不仅涵盖投行、资管、经纪等传统业务,资本中介和投资类业务占比也持续提升。

三是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部分较早布局且重视境外市场的大型证券公司逐渐进入了产出期,境外业务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三)妥善应对市场波动挑战,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证券业妥善应对2015年内地股市从快牛到泡沫破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股熔断造成全球市场大幅震荡、2021年教育/医疗/房地产行业整顿和强化互联网平台企业监管带来市场股债双杀、2022年美股加息和俄乌冲突引发市场震荡等重大市场风险的挑战,避免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二、当前证券行业的形势和任务

(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环境面临重大挑战。

受多重因素影响,证券行业的周期性有所显现。2022年上半年,内地证券业实现营业收入2059.19亿元、净利润811.9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6%和10.2%。2022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新增上市公司同比下降41.3%,日成交额同比下降26.5%,IPO集资额同比下降90.7%,总集资额同比下滑76.6%。

(二)中资券商亟待进一步提升业务规模和优化收入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资证券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截至2021年底,我国直接融资存量占总社会融资存量比重在30%左右,而美国、欧洲企业的直接融资占比明显高于我国。另一方面,中资头部券商虽已逐步实现国际化发展,但国际业务发展路径趋同,海外客户占比偏低,受内地及香港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核心竞争力不足。

(三)金融科技产出不足,亟待加快数字化转型。

根据毕马威研究报告,中资头部券商近年来加大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排名前十的头部券商的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在6%至8%,部分已经超过10%,接近国际领先同业,并建立数字化转型治理架构,但尚未完全达到“科技引领”“数字赋能”的阶段,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度不够。同时,还面临数字化人才支撑不足、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加快数字化转型,以金融科技驱动业务发展。

(四)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与国际接轨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证券监管、财务会计、税收等资本市场配套制度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行之多年的国际惯例存在一定差异。为全面推动“走出去”“引进来”,中国资本市场需进一步按照市场化、专业化、透明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完善各项制度、市场生态环境和股权投融资赛道,构建良好的监管与法律保障;明确制度开放的核心思路,加强市场交易、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审计会计、违约处置等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加强顶层设计,对同类金融业务规则尽可能统一,实现制度性、系统性开放。

三、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

(一)证券监管机构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管控外部溢出效应,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治理格局。

(二)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发展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畅通直接融资渠道,促进投融资协同发展,努力提高直接融资的包容度和覆盖面。

(三)推进证券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证券业机构要切实支持实体经济企业,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五)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四、对内地及香港证券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 发展离岸人民币计价资本市场,扩大在港人民币资金池。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香港应进一步深化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改善人民币汇兑和风险管理等相关服务和基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建议香港中资券商积极与香港特区政府一道,在发行和交易市场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和衍生产品、结构化产品等OTC/场外市场,帮助持有离岸人民币资金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香港实现“一站式”存放、管理、调拨和投资。

(二)适时推动粤港澳跨境理财通纳入券商,推动大湾区金融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自2021年推出粤港澳跨境理财通以来,客户只可通过银行进行投资,服务范围、产品种类和服务渠道有限。

券商行业,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有布局的两地券商,作为投资理财服务及提供金融产品的前线金融服务机构,有参与粤港澳跨境理财通的现实意义和实际需求,能够和银行起到相辅相成、互补互通的作用,服务好大湾区内客户的理财、投资需求,有效扩大、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金融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面向东南亚国家扩大市场基础,培育新的增长点。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数目共有1368家,占总上市企业数量的53%;市值占比高达78%,成交额占比更高达88%。2021年在港新上市内地企业数量有87家,占新上市企业数量的89%;2021年香港十大发行新股全为内地企业。从数据上看,内地企业在港股市场集中度很高,并且已经主导香港IPO市场。

建议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契机,在中央支持下,积极引领在港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主动走出去到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政治互信度较高的国家,吸引具备条件和潜力的企业来香港资本市场融资,吸引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投资香港资本市场,为香港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企业和资金,为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行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继续拓宽证券市场互联互通渠道。

2021年12月,“沪伦通”新规征求意见稿对原“沪伦通”机制进行修订和完善。一方面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在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另一方面瑞士、德国等欧洲主要市场的发行人也可以在这一框架下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这将此前“沪伦通”的适用范围拓宽,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在此安排下,积极探索更多境外交易所、上市公司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在内地、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行CDR以及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行HDR(香港存托凭证)的可能性,进一步支持更多优质境外上市公司在A股、H股上市,不断提升A股、H股上市公司质量。

(五)进一步推动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建议从三个方面推进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一是积极探索数字化业务模式。充分运用科技为数字化转型赋能,推动敏捷创新,避免出现“只有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没有业务、IT、组织的全面转型”的局面;二是强化保障机制、人人参与转型。营造“人人数字化,处处数字化”的良好氛围,加大力度培养“懂业务的科技人员”和“懂科技的业务人员”,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三是共创共建开放生态,让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嵌入生产生活的多元场景,打造无感无界的客户体验。

(六)积极参与绿色金融领域的业务合作及国际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地及香港证券行业应积极参与绿色金融领域的业务合作及国际合作,具体包括:一是通过企业融资、资产管理等业务,积极推广绿色金融,满足企业发行人及机构投资者向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需求;二是通过国际合作对接境内外的绿色金融标准和其他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促进跨国的绿色投融资,提升我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话语权和领导力,提高我国对外投资的绿色水平;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碳市场连接的相关机制设计,助力我国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减排;四是在“一带一路”的项目中满足沿线国家对绿色金融的需求。

新征程令人期待。我们要继续利用好香港联通内地和世界的独特优势,推动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通过促进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境内外资金高效有序流动,在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矛盾和斗争中占据主动,以金融报国理念、专业服务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平绅士、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

2022-12-20 阎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539.html 1 拥抱新时代 抓住新机遇 着眼国家发展大局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35,5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