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新闻

开展“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

——记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0日   第 07 版)

“只提交一次材料”场景上线新闻发布会

本报记者 王金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支撑。”近日,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说起沈阳市营商环境的改善,可谓成绩斐然。在2020年、2021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沈阳连续两年获评东北地区唯一的标杆城市,办理建筑许可、执行合同等6个指标成为全国标杆;全场景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创新,在“一网通办”上示范全省;今年7月,沈阳“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被中国信息协会评为“2022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在刘晓虹和同事们的心里,“办事方便”是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最朴素的需求。为此,他们想方设法,简化办事流程。“沈阳市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核心,推出‘跨层级’‘跨部门’‘零材料’‘智能办’‘秒批秒办’‘都市圈通办’‘证明在线开具’7类‘一件事’特色服务场景,多维度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一位市民告诉记者,现在申领“就业创业证”再也不用去窗口提交材料了,通过电话咨询,她了解到可以通过沈阳政务服务网、沈阳政务服务App、辽事通App等各类线上途径办理,“办理好的证件一周内就快递到家了,真是太方便了。”

不只是群众方便,各类市场主体也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最大受益者。今年,沈阳某防护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急需增加流动资金以完成增量订单需求。在市金融局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推动下,由浦发银行和盛京担保公司共同解决抵押物不足值问题,将评估值190万元的房产进行抵押,通过担保公司放贷,最终获批400万元贷款,已于11月14日完成授信审批。

为了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2019年以来,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共举办74期“营商下午茶”,648家企业参加现场活动,5000余家企业进行网络互动,收集办理意见建议及诉求问题755件。组织市区两级13367名干部组成“项目管家”队伍,“一对一”“一对多”服务50余万家企业,26项惠企利民政策通过“好政策”平台累计发放金额达4.4亿元。刘晓虹介绍说,将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示精神,全方位、多维度为全市百万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示范并倒逼机关干部在办事效率、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转变。

在今年疫情多点散发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平台作用助力保供稳产,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作出了自己的尝试。自3月起,他们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通全国第一条抗击疫情专线,并根据需求,增设了物资保障专线、游资热线、企业复工复产专线、常态化核酸检测专线等,及时回应解决企业、群众疫情相关诉求问题30万件。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全面统筹推进营商环境领域各项改革创新,推进‘一网通办’工作持续示范引领全省,‘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品牌在全国叫响,升级‘12345’为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加快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刘晓虹表示。

2022-12-20 王金晶 ——记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547.html 1 开展“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 35,54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