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喜梅 通讯员 李杨乐 余弦 韩冬野
12月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再加上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的与日俱增,新冠阳性感染者大规模涌现。医疗战线面对新冠病毒迎来了大决战,急诊和发热门诊成为与大规模感染正面交手的第一“战场”,老人、儿童成为重点救治对象。
一边是医护人员大幅感染造成的人员减损,一边是群众就医需求剧增,医疗机构面临着空前压力。重压之下,一线医护人员是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医疗机构如何面对这些压力?近日,记者探访了北京的部分医院。
▶▶▶一封感谢信,浓浓医患情
“在最最艰难的时刻,每一位病人都在努力抗争与疾病搏斗,家属心急如焚。而每一位医护人员的一个微笑、一声细语,对我们都是极大的鼓舞……人间有你们,真好!”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收到了一封写在急诊处方背面的感谢信。写信人是患者孙奶奶的子女。
12月18日,85岁的孙奶奶(化名)因为发热、突然憋喘,被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救治。
“血氧饱和度55%!快上呼吸机!”孙奶奶来的时候情况十分危急,急诊接诊团队迅速及时进行分级诊断,立刻为孙奶奶连上无创呼吸机。很快,孙奶奶的呼吸平稳下来,血氧饱和度升到96%。
接下来的一夜仍是忙碌的,护士们时刻关注孙奶奶的病情,为她吸痰、擦拭。孙奶奶无法进食,又赶紧为她置入胃管鼻饲。经过彻夜的急救、照护,孙奶奶终于病情平稳了。
“三位美小护不仅有着天使般的容貌、声音,更有着杠杠的业务技术,为我病危上呼吸机的老母亲吸痰、换胃管。操作时态度也非常好,给了我们极大的安慰。感谢三位天使!”家属非常感动。
其实,孙奶奶只是众多患者中的一人,但来自患者的理解和安慰,也给紧张中的医护人员带来了一份鼓励与慰藉。
“新十条”发布之后,地处核心市区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面对的战疫,简直可以用“艰苦卓绝”来形容——每个工作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仅以急诊为例,每天的急诊量达到400多人次,70%以上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又有很多为重症患者。
“我们感染的医生、护士,都是体温一降就主动要求来上班。有的还有咳嗽、憋气、咽痛、头晕症状,有的家里老人孩子都在生病,但大家都主动在群里接龙要求上班。因为太多的患者等待救治,大家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能尽快为患者提供帮助。大家都拼了!”急诊护士长周颖哽咽地说道。
面对这些困难,医院、急诊科都齐心协力克服,把最重要最紧缺的资源给最需要的人。在空间上,尽最大可能拓宽和利用急诊空间,多收患者,尽全力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氧气需求大,就把诊室固定的氧气插口留给上呼吸机的、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护士每天去氧气站推氧气瓶过来补充用氧需求,及时准备好小氧气瓶应对突发状况。
为了提高救治效率和精准性,急诊科还对重症患者进行评估分层,全力救治。针对单纯发热感染患者,对症强化治疗;针对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优势,进行综合诊治;针对危重症患者,发挥重症医护专家团优势,加强器官保护和生命救治,把握治疗关键环节,重点监测临床预警指标,通过关口前移争取抢救时间。
“半个月来,每一名急诊人都拼尽全力,每个人都是冲锋陷阵的战士!都是英雄!”急诊科主任朱继红感慨道。
▶▶▶发热门诊“不打烊”,全力守护“阳”娃娃
儿童也是新冠感染需要呵护的重点人群。自12月以来,北京各医院的儿科医生,同样也在跟疾病赛跑。
“胖了,感觉手上沉甸甸的。”12月20日下午5点,北京清华长庚医院6B病房门口,一对年轻夫妻,迫切地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手中接过孩子欣喜地说道。孩子的父亲说,因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他们已与女儿分别了一周多,现在孩子终于顺利转阴可以出院了。
这名患儿,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接诊的首例新冠阳性的新生儿。
时针回拨至12月9日夜。医院接到求助电话,新生儿26天,发烧38.5℃,此前两天母亲已感染新冠……经过与社区、定点医院多方协调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当时唯一能创造条件接收这例新生儿的医疗机构。
“疫情防控举措调整后,儿科就制订了接收新冠阳性新生儿的预案。”儿科副主任晁爽说,这通求助电话直接扣动了预案,儿科连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辟隔离间,准备防控物资,设置好接诊动线,而最难的是协调出一组单独的监护人力。当时,正值新冠感染高峰期,儿科团队多名医护都已感染,剩余人力还要支撑儿科发热门诊和急诊。
捉襟见肘也得奋力一搏。“3个月以下的新生儿发热,需要及时就医。感染新冠的新生儿更要进行24小时监护,重点监测肺部的感染风险,严防其他脏器损伤。”晁爽说。当夜12点,求助的家属把孩子送到了儿科医生手里,经发热门诊筛查后紧急安排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病房。
“发现孩子发烧,真是手足无措,孩子妈崩溃得直接大哭起来。”孩子的父亲说,把孩子交给医务人员时,他终于不再担心,感觉“一颗石头落了地了,真是给我们新手爸妈吃下了定心丸。”
在NICU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测下,患儿入院即发现面色苍白,吃奶较费力,心率过快,平静状态下超过160次/分,结合检查结果,诊断为新生儿重度贫血,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后,输血科紧急备血,“呼吸道感染使患儿对贫血耐受性差,而贫血患儿抵抗力减低,又不利于感染后的恢复,因此需要静脉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晁爽说。输血后,患儿的状况很快好转,同时进行物理降温、清热解表等对症治疗,一周之后,患儿核酸最终转为阴性,达到出院指标。
“接宝宝出院时,医护人员耐心交代回家后的喂养、照护问题,听得出来他们也还没有痊愈。”首例新冠阳性患儿的父亲说,心疼医护人员,“向宝宝的守护神们致敬!”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冬季本就是儿科就诊高峰季,阳性患者大幅增加和医护感染导致临床压力更大,在此困境下,晁爽带领医护团队,首先保障儿科发热门诊“不打烊”,并尽全力为不幸感染了新冠的新生儿开通了隔离病房,守护住“阳”娃娃。紧急开通NICU隔离病房后,不到两周时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已经接收了4位新冠阳性的新生儿。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梦想启航的时候,我们想做白衣天使;当梦想着陆的时候,大家都成了白衣战士。”晁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