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郧文聚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
耕地的前身,是草原、森林、湿地、荒漠。耕地是农业文明的成就,凝结了人类思想智慧和科技进步的成果。
耕地资源的要素保障能力,既是区域生态条件决定的,也是区域工程技术条件决定的,是由农田基本建设水平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国家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从根本上说,是由工程技术的新成就及其广泛使用决定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智慧农业决定未来。这些光辉论断,无不凝结着一代又一代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因此,保耕地,就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注重提质量。要把耕地的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国标《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已经是第二版,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高标准农田工程设计寿命要达到15年。严格说来,这个标准并不够高。日本为了保障实现大米自给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把国家出资建设水稻田的工程建设设计寿命确定为40年。同时,对田块大小、平整度、长宽比、沃土层构造、灌溉排水和道路工程建设都作出详细规定。因此,提高我国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标准,实施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十分重要。
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质量与标准,用底盘技术改造和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还必须瞄准新的目标。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和武装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技术不仅能够降低作业成本、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的组织效率和生产效率,更能够减少通过更加精准化的处方,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确保农产品安全,大幅度降低农业农村环境中的面源污染;二是大力推进绿色生产,逐步扩大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占比。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功能农业,逐步解决农产品的营养元素不足和结构性缺乏问题,全面提升我们粮菜农产品的营养保障水平。
建设农业强国,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中华民族有八千年的农业文明史,新中国有70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只要我们牢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就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中国饭碗。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思想,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科技与社会的联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抓增产,要广辟食源,树立大食物观,多元化保障食物供给;又要抓减损,还要大力倡导节粮行动、光盘行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千年大计、国之大者,需要全社会的集体行动。
(作者系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