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晋丽
38岁的李华林在中关村一个互联网“大厂”工作,年薪丰厚。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受互联网经济调整期影响,他所在的公司宣布裁员,他也位列名单之中。高额的房贷、车贷该怎么还?还有家庭开支、孩子的辅导班学费……就在李华林一筹莫展之际,来自党组织的关怀,令他感到十分温暖。
“通过调动创新创业和产业集群资源,为科技领域的党员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和服务保障,把科技人才留在科技体系里,这是我们联盟的服务内容之一。”孙毅是中关村新兴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理事长、北京市新联会副秘书长,也是民政部2017年推荐到中央统战部的第一批社会组织代表。这些年,许许多多个李华林们,通过中关村新兴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党组织的牵线,找到了新工作。
作为“两新”组织中的新社会组织,中关村新兴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自2015年成立以来,就坚持以党建带统战、统战促党建,以党建引领业务为主线,聚焦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和八大未来产业,建立“大党建+大统战”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北京市约2.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服务覆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中关村是北京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一场云集了北京近500家高新技术代表,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学习培训正在中关村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家战略、北京市重点政策、知识产权、标准化、科技金融……每一个细化的专题,都有来自部委机关、科研院所的专家作讲解。
“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有哪些重点任务?”“怎样才能更精准地对接到合作伙伴?”……尽管凛冬严寒,“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热情丝毫没受到影响。
“这是党的二十大闭幕以后,我们着手开展的工作之一。前来学习的,有82家上市公司、34家创新型央企国企、217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6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孙毅表示。
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骁飞担任此次研修班的班长。在他看来,企业要发展得好,与国家政策分不开,因此需要不断学习。“这个学习平台集政策宣讲、平台链接、服务赋能于一身,帮我们及时解读政策,也有助于提升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促进新阶层人士更好地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
海兰信、科大讯飞、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这些活跃在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代表也在班上展开热烈的交流。
“我们针对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党员人数少、规章制度不健全、党建人才缺乏等普遍问题,建立了‘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党员人才培养成高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机制,企业普遍反映效果不错。”孙毅介绍。
据了解,中关村新兴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已形成7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服务成果,建立含262家上市公司和32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问题案例库,汇集550多个服务案例,连续3年发布《北京科技服务业白皮书》,成为北京科技服务业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之一。
近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集团共同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显示,北京超越伦敦,首次跻身全球前三名。这对于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对于活跃在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更是一种认同和激励。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科技服务业创新服务平台。”孙毅说。按照计划,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到那时,“联盟”按照每万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90家的目标,将会实现北京市约3.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覆盖,科技社团的作用也将发挥得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