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全国政协委员王晶:

让科技创新成为“三农”发展的动力源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1月05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高志民

“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仅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也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绘制了“路线图”。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认为要充分应用工业化、信息化技术革命全面创新、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建设开展水平。”王晶认为,要充分发挥工业产品、信息化技术和产品改造中国农业经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长期以来,我国“三农”经济的建设发展,一直徘徊在传统农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水平上,核心问题就是没有建立以工业化农业经济,信息化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

王晶认为,要应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业经济生产关系的建设,我国目前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5%的水平,传统农业经济构建的生产关系无法实现中国农业产品得到市场有效需求,同时严重制约了农业产品的经济价值,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实现农业经济全面提升的根本。应用信息化网络空间平台,把农业经济产业、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成为商品全过程应用数据资源要素,在电商平台上开拓市场,即满足了城市化居民的食品安全保障意识需求,又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购物新模式需求。

作为中国数字人民币产业联盟的理事长,王晶敏锐地认识到,中国农村经济的重大调整战略,必将提升中国信息化的发展领域,特别是应用农业产品作为数据货币标的,在现代农业经济的建设中将得到空前的建设发展。

“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要抓住数字治理。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部分,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是城乡数字经济发展的链接平台,是城乡携手跨越进入数字世界的关键桥梁。”王晶认为,要以人为中心,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每个村民不仅是物理世界的一个生命体,每个乡村不仅是地图上的地理坐标位置上的一个生命物体聚集地,他们是参与数字世界运行的信息和数据的消费者,也是信息和数据的生产者。

要加快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这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为细微的“神经末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晶认为,通过加快数字农业的标准体系建设,打造“数字农业”集约化区域化链条化支撑运营平台,从而着力提升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王晶建议应当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出发,让科技创新成为“三农”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源。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围绕顶层设计,聚焦底盘技术,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大扶持种业发展,以产业急需为导向,筑牢农业现代化强国的科技基础。

二是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三是加快战略性投入,提前布局智能农业。构建智能农业联合创新体,加强农业人工智能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大智能农业技术创新,加快推动场景应用示范。完善智能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产教融合建设。建设国际智能农业示范园区,打造集群示范效益。

2023-01-05 高志民 全国政协委员王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6322.html 1 让科技创新成为“三农”发展的动力源 36,32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