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废名的自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1月05日   第 11 版)

王剑

1931年,废名进入北京大学国文系,与钱玄同、傅斯年并称北大“三大魔”。

废名是极富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小说《竹林的故事》《莫须有先生传》《桥》等,“以冲淡为外衣”,以文化为内核,被誉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奠基之作”。

废名小说写得好,课讲得也很有特点。废名讲课的方式,是旁若无人的自问自答。兴之所至,“时而眉飞色舞,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凝视窗外,时而哈哈大笑。大笑时常常挨个儿扫视学生的脸,急切地希望看到同样的笑意”。

废名非常自负,常常语出惊人。有一次,他给大一学生讲鲁迅的《狂人日记》,开讲便说:“我对《狂人日记》的理解,比鲁迅先生自己都深刻。”如此直截了当,令学生愕然。

当时,北大的国文课要求学生每月写一篇作文,交由老师批改、当堂讲评、发还给学生。废名先点评汤一介的作文,说:“你的文章像下雨的雨点,东一点西一点,乱七八糟!”随即,又表扬一位女同学的文章:“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像我的文章,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优美、简练、清新。”

过了几天,废名要讲写作中的炼句,直接就举自己小说《桥》中的句子:炎热的夏日,两个女孩在烈日下走了很长的路,忽然“走近柳荫,仿佛再也不能往前一步。大树不过一把伞,画影为地,日头争不入”。废名自负地说:“‘日头争不入’真是神来之笔啊!写文章就要写出这样的句子,才叫大手笔……”说罢,满面得意之色。

废名容貌奇古,“额如螳螂,眉棱奇高,声音苍哑”,说话做事常有文人的偏执。当时,他与熊十力住对门。熊十力批评佛教,而废名信仰佛教,两人常常为此争吵。这一天,两人又争辩起来,起初声音很大,可忽然万籁俱静,一点声音都没有了。邻居们感到奇怪,纷纷出来察看。原来熊冯二人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都已发不出声音了。

2023-01-05 王 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6343.html 1 废名的自负 36,3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