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洁
“我们这里讲究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是刚到泰州,当地朋友向我介绍的一句俗语。简单来讲,“皮包水”指的是泰州人每天要吃的早茶,“水包皮”就是睡前要泡澡或者泡脚。别看这句话简单通俗,却实实在在地概括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都说入乡随俗,第二天一大早,朋友便不由分说拉我去了一家老字号的早茶店,感受泰州“皮包水”的特色。
我们是8点多到的,大厅里每一桌已经坐满了食客。朋友说,要不是提前订了包间,我们还得在门外排上好一会儿队。“人可真多呀!”我如此感叹,谁知朋友听后笑道:“咱们来得晚,所以人不算多了,这里每天早上5点多就有人来排队,到现在已经翻了三台了,一直到10点还有这么多人呢!”原以为早茶文化数广东最为出名,扬州早茶也有耳闻,泰州人这么热衷于吃早茶,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趁等上菜的空当,朋友向我介绍起泰州的早茶文化起源。泰州地处江淮平原的鱼米之乡,与扬州相同,都是大运河的必经之地。漕运兴盛的年代,这里商贾云集,当时的泰州更是盐商聚集地。古代可不是谁都能卖盐的,“盐铁专卖”制度的实行,使得贩盐成为一项近乎“垄断”的买卖,盐商们因此都非常阔绰。泰州城因盐而兴,有着“天下盐税、两淮居半,两淮盐税、泰州居半”之说,可以看出泰州这个盐运“集散地”的重要性。
盐商们有了钱,最讲究的就是吃喝了。从凌晨到清早,大大小小的船只靠岸,装卸货物的空当,盐商们总要找个茶社歇歇脚。逐渐地,泰州大大小小的茶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茶社最开始是供买卖双方坐下议价,店家只提供茶水,后来开始加入早点,再从几个包子、几碗面条逐渐开始讲究早点的花样品种和口味品质。早茶文化也便由此形成且兴盛,这一流传,就是近千年。“泰州早茶博物馆”就有一组雕像还原了古代商贩边吃早茶边洽谈业务的场景。
正感叹于泰州早茶文化的悠久浓厚时,服务员开始上菜了。“泰州早茶讲究‘一茶三点一面’,说的是一杯茶、一份烫干丝,包子、蒸饺、烧卖三种早点,一碗鱼汤面,今天咱们每样都来尝一尝。”朋友热情地招呼服务员,我推脱说太多了吃不了,但盛情难却,好在我们这桌人不少,不至于浪费。
泰州早茶中的茶,名为“福香”,实则是复合香气的意思,以安徽魁针、珠兰和杭州龙井三者拼配而成。烫干丝又叫“茶头”,是配着福香茶一起上的豆制品小菜。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记载:“将豆腐干切丝极细,以虾籽、虾油(酱油)拌之。”随后是“必吃榜”第一的蟹黄包,也是“皮包水”的微缩版本,白白的面皮包裹着汤汁浓郁的馅儿,这种包子吃之前要先用筷子将包子皮戳破,先喝汤再吃包子,不然一口咬下去会烫嘴。蒸饺和烧卖也各上了一笼,看起来就相当美味,更别说入口的感觉了,只可惜食量有限,不然定会一扫而空。最后上的是鱼汤面。鱼汤面好不好吃,功夫全在汤头。师傅用鲫鱼、鳝鱼或鲢鱼的鱼骨、鱼头熬出的汤色白浓郁、鲜香扑鼻,有的店会在面汤中加一些自己特色的配菜,别具风味。
来到泰州这个江南水城,生活节奏也跟着当地人慢下来,早上时间很充裕,睡一个饱饱的觉,起床来到早茶店,泡上一壶福香茶、配上一碟烫干丝、叫一笼蟹黄包、再点一碗鱼汤面,边吃早茶边与亲朋好友几人谈天说地,这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也难怪同行的朋友打趣说,以后退了休,就来泰州天天“皮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