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吴立高
2022年12月12日,本报刊发《“永大99”轮之“生死营救”》一文,讲述“永大99”轮船长薛君法和5位船员勇救“宇盛788”轮13名遇险船员的义举。报道得到媒体广泛转载,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近日,救人船长和船员们回到家乡,受到当地群众的夹道欢迎和政府的隆重表彰。
即使冬季的寒风再凛冽,也挡不住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薛岙渔村百姓迎接“英雄”归家的热情。
鲜红醒目的横幅、夹道欢迎的村民、潮水般的掌声、当地政府颁奖……近日,踏上家乡土地的“永大99”轮船长薛君法和船员们在村民们的锣鼓声中,结结实实地感受了一把“明星”待遇。
2022年11月30日下午3时许,“永大99”轮航行至福建漳州古雷半岛海域时,不顾风高浪急,经过多次艰难尝试,成功将弃船逃生挤在救生筏上的“宇盛788”轮的13名遇险船员全部救起。
村民薛昌贤从媒体报道中得知了薛岙船员见义勇为海上救人的消息,第一时间向留在村里的薛君法妻子万华芬报喜。“我们全村人都感到很自豪,他们为我们村争了光。”薛昌贤说,一个月来,许多村民都在谈论救人的事,大家脸上都“写满”骄傲。而作为妻子,万华芬也是听村里人说起,才知晓丈夫一行人奋力救人的事迹,心里既高兴又有点担忧。打通丈夫电话后,万华芬得知在营救时还有一位遇险船员因为身材较胖加上体力不支,大家拉了好几次都拉不上来,差点掉进海里的惊险一幕。虽然这一情况让万华芬感到心有余悸,但薛君法却告诉她,“这都不算什么,是该做的事。”
在危难之际伸出援手,是薛岙渔民世代传承的优秀品质。地处宁海湾畔的薛岙渔村曾是著名的渔乡,随着海洋渔业资源锐减,当地渔民瞄准海域商机,从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做起了海上运输生意,由近海捕捞向远海运输转变,开始走南闯北运送钢材、沙石与粮食等物资。如今,薛岙船舶总运力破10万载重吨,占宁海全县总运力的一半以上。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渔民兄弟约定俗成的默契和习惯。”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下渔村党支部书记薛瑞岳介绍说,对跑船人来说,船就是他们漂泊的家,最怕的就是航行中遭遇大风大浪,所以渔民间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由来已久,这次薛君法带领5名船员救人的义举并不意外。
薛瑞岳说,豪爽仗义、乐善好施是海边渔民最鲜明的性格和品质。近年来,好人好事在村里不断涌现,既有上百户村民自发“捐出”宅基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也有村里老人省下做寿钱作为公益,还有乡贤捐款助学助困等文明新风,善举义举被附近乡民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这几天,下渔村第一书记应刘意组织村民观看“永大99”轮船员救人视频,谈个人体会。村民们纷纷表示要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这也激发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精神。”一位村民说。
宁海县强蛟镇党委书记吕宁说,船员救人义举经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后,在镇里引发强烈反响。因此,在船员们回家这天,强蛟镇特地举办表彰仪式,渔家特色的龙狮队、腰鼓队轮番上场,向船员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们在此隆重表彰救人船员,就是要让平民英雄享受这样的至上荣光。”吕宁说,船员救人义举彰显人性光辉,是强蛟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接下来,强蛟镇将以弘扬强蛟船员精神为契机,长效化开展“强蛟好人”“强蛟道德模范”选树活动,让一个好人感动一湾好人,让一群模范带动全镇新风,努力把这种精神转化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救人于危难,这是作为一名船员应该做的。我当船员20多年,遇险时也经常得到其他船员的帮助,互帮互助是渔民兄弟的默契和习惯。”表彰仪式现场,船长薛君法动情地说,“这次海上救人,政府部门和家乡人民给了‘永大99’轮全体船员这么高的荣誉,我们一定会倍加珍惜,继续用实际行动诠释善行义举,为家乡争光。”
宁海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这次营救行动通过媒体报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人民政协报》刊发的《“永大99”轮之“生死营救”》一文,让更多人详细地了解了船员的义举,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由渔民带来的正能量得到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