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孩子们为什么冷漠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1月18日   第 11 版)

沙清

最近与许多同事、朋友交谈,常会谈到的就是现在一些年轻人比较“自我中心,不太懂得关心他人”的问题。常听到很多家长吐槽,说很多孩子除了自己的事情,家里发生什么大事都无动于衷,包括父母的健康问题也漠不关心。对于这一现象,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提出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并且经常被大家引用。我作为一位学生的家长和教育学博士,长期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我认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指受过高等教育,智商很高,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出比较偏自我的倾向。对待亲人,包括自己父母,表现出的是漠不关心。少见感恩之心,一切给与都认为是理所应当。我看到报道过的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甘肃一位大学生,父母为了给他积攒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甚至悄悄出去卖血,但是他居然用这个钱花天酒地。如今,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年轻人身上发生的类似事情并不鲜见,朋友们说起来,都是唉声叹气,唏嘘不已。

为什么在中国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大幅度改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绝大多数适龄青年都能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今天,孩子们会表现出如此情感冷漠的问题呢?

多数人认为是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国人又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因此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因此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教育工作者认为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出现了问题,即一切以升学为目的,突出智育,忽视德育所致。作为学生家长和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我认为除了大家所说的这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过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关注,以致他们在一种没有制约,缺少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中“野蛮生长”了。这样在他们进入成年,甚至接受完大学教育后,仍然没有学会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在家里如何处理与父母及其他亲近人的关系。这样的“人格缺陷”不仅表现在他不懂得爱别人,甚至他也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生活没有规律,黑白颠倒等等。而孩子们自己对这些毫无认识,如果家长批评,还会发生剧烈冲突甚至发生极端事件。

上述这些事情,是现在中国社会相当部分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家长们苦恼的事情。教育工作者应该予以更多关注。反思起来,作为一个教育人,过去我们有很多时间在关注宏观的教育改革,而对具体的身边的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人格的形成,关注得少了。

人需要通过教育完成社会化。其中,人格的完善至关重要。传统中国这一过程基本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过程,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如何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使多数家庭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整理自己内务,父母有病时要给与关心,要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等,很多家长都不予鼓励和支持,长此以往,孩子必然形成自我中心,一切以自己兴趣和好恶进行了。这样他的人格必定是有缺陷,在表面上,就会出现家长们吐槽的那些现象。

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成为充满爱心、知书达理的人,那就必须从家庭开始,从现在开始,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该让孩子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干。从小培养孩子从周边的事情做起,从爱周围的人做起,这样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孩子健康的人格,才会成为一个不仅身体健康,学习优异,而且品行端正,热爱生活,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这一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大家切实重视起来。

(作者为教育学教授、博士)

2023-01-18 沙清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019.html 1 孩子们为什么冷漠 37,01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