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 生活中的教育学

佳节至,选本好书送友人吧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1月18日   第 11 版)

贺春兰

近日从一位朋友处得知,在我国人文学界成就卓著、享有盛誉的柳鸣九先生于2022年12月15日因病在京去世。

而就在昨晚,一个契机让我走近柳先生的精神世界。家里新买了一本《战争与和平》,这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世界名著名译文库》中的一本,我随手翻开。扉页上竟是主编柳鸣九先生作的总序。看到先生这样的一段话,被吸引并深为认同:

先生说:我想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自称继承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中华大国,一个城镇化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一个中产阶级正在日益成长、发展、壮大的社会,是完全需要这样一个巨型的文化积累“文库”的,这是我真挚的信念。如果覆盖面极大的新闻媒介多宣传一些优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从盈富的财库中略微多拨点款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多给它们增加一点儿购书经费;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宽敞豪华的家宅里多几个人文书架(即使只是为了装饰);如果我们国民每逢佳节不是提着“黄金月饼”与高档香烟走家串户,而是以人文经典馈赠亲友的话,那么,别说一个巨大的“文库”,哪怕有十个八个巨型的“文库”,也会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这就是我的愿景,一个并不奢求的愿景。

先生的这个倡导写于2013年元月,距我看到已经有整整10年。遗憾的是我看到的时候,先生已经于去年年末离开人世。不过可以告慰先生的是,这样的赠书行动于我已经开始。

因为家里有很多藏书,因为小时候常常带女儿泡在图书馆,我们家成长起来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最近她组建了读书交流群,还每晚陪我们读书。渐渐地,在女儿的陪伴中,我们逐渐可以从忙乱的现实工作中抽离,被她重又拉回到年轻时读书的状态。而且有了人生阅历之后再读,和作者进行一次次或深或浅的交流,便越发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趣了。

每每读到好书,也习惯性地多购上两本,以随时准备分享给友人。心想一本好书,送给友人,即使他或她只是顺手放在那里,但没准明天,契机来了,就可能给他或她打开一扇窗。何乐而不为呢?

柳先生说得极是。一个人口大国要走向更美好和谐的幸福生活恐怕是需要更多的好书来抚慰灵魂来修身养性的。想必先生更可欣慰的是:倡导读书、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的行动已经在他生前成为我国政府强有力主导的行动,全国政协也掀起了读书活动。而在我身边,民间自发的阅读行动也越来越多。

有感而发写这篇小文的时候,面前放着好多本书,每打开一本,便似与一位圣贤、一位朋友交流。和因为这篇序言与柳先生相遇一样,大家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随时随地进行着“无边界交流”。

看来灵魂的沟通没有时空阻隔,只是需要契机。

佳节至,收到了老家亲人们寄来的腊鱼、豆皮等特产,女儿说:“我们回赠一批书回去吧:老家的孩子们一定会随手翻来,没准儿哪本书会引导他们走向远方。就如我小时候一样。”女儿告诉我,自己小时候曾踮着脚尖好奇地翻阅我们的书柜……于是想起柳先生的那句话,家里装修时放几个书柜吧,即使只是为了装饰也是有意义的。

也以此小文纪念柳鸣九先生。

2023-01-18 贺春兰 ■ 生活中的教育学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020.html 1 佳节至,选本好书送友人吧 37,02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