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黄礼霞 刘光弟
走进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得妥镇繁荣过渡安置点,到处张灯结彩,家家门前都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大舞台上,彝族踢踏舞、藏族山歌、快板表演等节目轮番上演,让安置点群众乐开了怀……
距2022年“9·5”泸定地震已4个多月,中共四川省委带领群众攻坚克难、顽强奋斗,科学有序推动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
“感谢共产党!在这么短时间内为我们修建了临时安置房。”村民李途忠高兴地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板房新家”——这间不到20平方米却“五脏俱全”的箱体式建筑内,桌椅、板凳、床、衣柜、网络、电饭煲、烧水壶……样样都有。“国家为我们考虑得太周到了,真正是拎包入住。”回想起刚搬入这个临时安置点时的情形,李途忠感慨不已。他告诉记者,春节后他准备出去务工,“新的生活已经开始,不能拖国家的后腿。”
此时,县政协委员、得妥镇政府干部郑素章正抓紧时间认真地检查板房的安全性,指导群众如何维修加固房屋。得益于所学的建筑专业,郑素章全程参与了繁荣过渡安置点的修建工作。“仅仅用时18天,当时泸定县灾区‘规模最大、建成最快、功能最全’的过渡安置点就全面完工、验收交付,展现了‘通宵达旦、连明彻夜’的泸定担当、泸定速度!”郑素章自豪地说。
郑素章还告诉记者,无论是在抗震救灾的火线,还是在灾后重建一线,都活跃着甘孜州、泸定县两级政协委员的身影。他们立足州情、结合实情、聚焦民情,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智出智,齐心协力为灾后重建按下“加速键”。
“得妥镇北头村、德威镇下奎武村两个集中安置点预计2023年年底前完工,届时,可安置村民320户,1200人左右。”在安置点建设指挥部,泸定县政协主席、县灾后重建指挥部副指挥长姜健康正在向州政协主席雷建平介绍安置点建设情况。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主动每月定期下沉到泸定县以及海螺沟景区,开展政策宣传活动,走访调研受灾的乡镇,了解群众的愿望诉求。
“要自觉地把知恩之心、感恩之情转化为自强自立、奋发进取的强烈愿望,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转化为埋头苦干、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在随后开展的群众工作大宣讲活动中,雷建平的发言再次引起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热烈的掌声久久未停。
1月26日凌晨,泸定县再次发生5.6级地震。委员们纷纷提前结束假期,再次投入紧张的查灾核灾工作。截至目前,灾区无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道路、电力、通信、供水等均已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