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周刊

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1月30日   第 11 版)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预展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本报记者 张丽

在蓬勃生机的春意里,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我们迎来了癸卯兔年。最是文化能致远。在这喜庆祥和的春节里,舞台上、生活中、年俗里,处处都充满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儿。喜迎新春,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与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

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

正月初一晚8时,伴随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乐《春节序曲》,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文艺院团联合推出的“文艺中国”新春特别节目如约而至。舞台上,戏歌《千帆竞发向前方》、话剧《直播开国大典》选段、童话剧《马兰花》选段、民乐《三星堆·神鸟》……韩童生、张凯丽、张也、廖昌永、李丹阳、赵聪、李心草等知名艺术家,范志博、吴樾、吴彼、龚爽、殷硕、郭霄、阿云嘎、海陆等广受欢迎的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聚焦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成就,倾情演绎着这些精彩节目,向观众送上新春的祝福。据文旅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出“文艺中国”2023新春特别节目,是为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展现全国文艺单位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话剧院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回信精神鼓舞下的良好创作状态,彰显广大文艺工作者“都是收信人、都是续写者”的昂扬精神面貌,以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提振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

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春节,也是各地广泛开展非遗传承实践等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天津2023年“运河之春”非遗灯会、上海“豫园迎新春民俗体验”灯会、福建枫亭元宵游灯习俗等各地非遗活动精彩纷呈,传递着浓郁的年味儿,彰显着喜庆的氛围。这是文化和旅游部在春节期间举办的特色活动之一——“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在2023年春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剪纸、年画、灯彩等非遗项目,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舞龙、舞狮、灯会、庙会等非遗项目吸引着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各地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广大网友,用镜头记录着春节期间年俗等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在“云端”感受欢乐、喜庆、祥和的中国年氛围。打开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可以看到其设置的春节非遗活动专区,集中展播了非遗年俗视频,还可以看到根据小年、除夕、大年初一等春节时间节点推出“赶大集买年货”“晒团圆年夜饭”“舞动中国龙”“点亮中国灯”等话题讨论、直播等活动。在这个活动里,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等努力寻找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更多人感受着非遗的独特魅力。

欢乐祥和、喜庆热烈、文明向上的节日氛围中,又岂能少了“村晚”的参与。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是一项已连续举办多年,在基层乡村社区广受欢迎的活动,群众文艺创作表演、民间特色文化展示推广、乡村好物美景推荐分享等多种内容形式相结合。今年该活动紧扣“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主题,采取各地一体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推出浓浓中国味的“村晚”系列产品,开展满满中国风的百姓“新春大联欢”。在线下,可以到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娘热街道、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等地看到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各类村晚节目,展示着家乡独具特色的风俗年景与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在线上,云上“村晚”专题则让广大群众关注身边村晚的同时,足不出户一站式全景式欣赏各地村晚,云游各地乡村,分享“村晚”台前幕后故事,让大家真正看“村晚”、享“村晚”、乐“村晚”。

开启学术文化之旅

图书馆、博物馆里过大年,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在书香中品读中国文化、在展览中领略传统魅力,人们在万象更新之际品赏着喜庆的新春文化盛宴。

春节期间,可以到国家图书馆开启一场中国学术发现之旅。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预展,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在这里,可以观赏到现存最早的抄本《四分律初分》、敦煌遗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五十七》、海内孤本吐蕃统治时期(8—9 世纪)写本《李陵变文》、明清档案《永乐帝敕谕》《乾隆帝元旦开笔》等。在记载商王田猎,猎获麋鹿和兔的龟腹甲残片甲骨2174上,还能清晰地看到上面生动传神的“兔”字象形。据了解,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此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四大文献荟萃一堂,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展览利用典籍、实物、音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示,通过对史料的解读,与历史的对话,展现了中华民族不断继承和发展的精神特质,凸显了典籍文献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想要了解兔年生肖文化,那就到国家博物馆吧,“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步入展厅,可以看到,代表喜庆、热闹的红色构成展览的基调,雪花飘落、烟花绽放、鞭炮声阵阵等设计,氤氲着祥和团圆的节日气氛,真可谓年味儿十足。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0世纪初,涵盖玉器、瓷器、铜器、石器、骨角牙器、书法、绘画等多门类物质文化遗存,从多角度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兔文化、生肖文化、吉祥文化和年文化,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精神底色。徜徉其中,可以欣赏到,从唐代至清代的多件玉石兔饰或奔或伏、或坐或伫,憨态可掬;唐代的浅青釉褐斑瓷兔与元代的青玉兔活灵活现;明代的白玉双兔耳杯妙琢精治,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匠人巧思,是传统工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范例。除此,展览还展出了多件寓意平安、取意吉祥的精品文物和时令书画,以期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践行诗与远方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春节成为践行诗与远方的节点。上海以“乐嗨过大年,皆得你所愿”为主题,推出丰富“年味”大餐,包括十大主题近500项新春文旅活动;山西11市举办七大类650余项活动,合力打响“欢乐中国年,地道山西味”品牌……各地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活动,吸引着当地民众与游客的关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也成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2022年12月20日,我国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加上此前入选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我国已有4个乡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它们开启了以乡村旅游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开展文明互鉴、推动建设美好世界的新路径。比如大寨村坐落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脊梯田之上,有长达2300多年梯田耕种史,红瑶族居民在这里世代耕作,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地域文化。近年来,大寨村充分利用壮丽的梯田风光、厚重的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同时,以旅游收入反哺古民居和梯田保护,走出了一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据文旅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重要论述精神,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下一步,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城市休闲”和“乡村度假”产品体系,深入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推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上的积极作用,使旅游业发展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创美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2023-01-30 张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216.html 1 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 37,21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