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期间,云南昆明风和日丽,暖融融的阳光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笑盈盈地轻抚着熙攘的人群,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在官渡区的幸福邻里小区路口,一位老者头戴白色帽子,身穿交通指挥背心,正一丝不苟地指挥交通,路面上,车辆和行人井然有序。
在许多昆明人心中,这位老人就像真交警一样值得尊敬。他叫张爱清,自称“聋子老张”,已经在昆明的大街上义务指挥交通32年了。老人虽然听不见,但自始至终笑容可掬,乐观平和。
1990年,张爱清的姐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离世,给全家人留下了永远的创伤。和姐姐感情甚笃的张爱清事后不断回想:“如果当时有人跟她喊一声‘注意安全’,意外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这个挥之不去的念头,促使他在不久后走上街头,开始义务疏导交通,“不想再看到人们发生像我姐姐那样的悲剧。”没想到,这个行当,他一干就是近半辈子。
20世纪90年代的昆明,最繁忙的地方莫过于金马客运站,人流和车流交织在一起,看上去相当杂乱。“就是这里了!”——张爱清很快便选定了自己出山的“地盘”。
于是,无论风雨寒暑,人们每天都会在金马客运站门口看到一位大叔,用略带夸张的动作指挥交通。他双耳失聪,却总是能及时出手,拦下那些不守规矩的车辆;他身材瘦小,却总是在带着大包小包的老人出现时,快步上前帮忙。
不仅如此,不久后张爱清还发展出了一份响当当的“副业”——抓小偷。“只要小偷被我盯上了,基本没得跑,非抓住他不可!”张爱清一脸骄傲地打着手语:“那时候人们出行带现金的多,最多的一次一天抓到了5个小偷。”
2009年,金马客运站搬迁后,张大爷又把自己执勤的地点换到另一个人流密集的地方——金马立交桥至延安医院路段。
每天,张爱清除了必戴一顶白色帽子外,他还会一左一右斜背着的两个挎包。白色的帆布包上写着:“昆明好人聋子老张为您服务,有事请用笔写,尽力尽责帮您”,另一侧则是一个印着雷锋头像及“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军绿色帆布包。
张爱清也在内心深处把指挥交通当作自己的“事业”。虽然从未领过一分钱报酬,但他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岗,一直到下午6点才下班,如果遇上晚高峰车流量大,他还会自觉“加班”。
2016年,张爱清的右腿静脉曲张严重,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进入延安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仅仅6天后,右腿缠着绑带的他便“复出”了,“不在岗位的话心里很不踏实。”他笑眯眯地“说”。
这些年来,张爱清得到过不少好心人的帮助,他说自己要在有生之年尽力回报社会,“活在世上,得有存在的价值。”如今他在疏导交通之余,还会跟当地的公益机构一起到周边的村子做些公益活动。
走进张爱清的小家,一眼望去,除了睡觉用的简易木床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据张爱清介绍,他早已没有家人,长期一人独居。尽管如此,张爱清却很满足,“指挥交通是一件快乐的事,能少一件我姐姐当年那样的车祸,都是好事。就自己,有房子住,有碗饭吃,足够了。”
如今,张爱清最喜欢翻看自己的手机相册,里面有很多自己跟随公益组织参加活动的照片,“下次还叫上我,我愿意出力。”每次活动结束,张爱清总是不忘“嘱咐”同行的志愿者。
“我已经和爱心团队约好,过了年还要到山区去看望困境残疾人,趁着还没出发,我得再多指挥会儿交通,要不心里就不踏实,这样过年最好。行善这件事,过年也不能打烊。”在这位73岁的老人的笑脸上,写满了满足与幸福。
(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