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帅
“谢谢您总想着我们,心里感觉特别温暖。”春节假期,家住长沙市莲花镇龙洞村的残疾人兄弟刘旭和刘冲紧紧握着前来慰问的杨德才的手,向他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两兄弟因车祸致残,曾一度自暴自弃,直到听到盲人杨德才的故事,使兄弟俩获得了莫大的鼓励,开始奋发向上。
与刘旭、刘冲两兄弟一样,长沙县北山镇的吴鑫宇也是此次杨德才的慰问对象。21岁的吴鑫宇先天失聪,一直在家待业。杨德才为她送去慰问物资并邀请她年后到长沙爱康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学习按摩技术,吴鑫宇十分珍惜这个就业机会,立志要在新的一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杨德才曾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1997年遭遇车祸后双目失明。身残志坚的他先后独立创办五家公益机构,其开办的长沙市爱康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曾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他个人还曾获得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眼前一下子全黑了。车祸之后的很长时间,离不开别人的照顾,特别痛苦。”回忆起当年的那场车祸,杨德才至今心有余悸。车祸之后,杨德才万念俱灰,甚至想到了死,但他知道,失明是他必须要接受的事实。
出院后,杨德才重新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并开始苦学盲文、电脑操作、中医推拿等,“手指经常磨出血泡,确实非常不容易。”4年苦学,杨德才终于取得高级中医按摩师资格。
从健全人到重度残疾人,杨德才深深体会到了残疾人的难处,“那个时候就萌生了想帮助更多残疾人的想法。”
“杨老师不仅教我推拿按摩,还给了我重新生活的信心。”刘强(化名)和杨德才的经历很像,也是因为一场事故导致双目失明,“原来都是靠体力挣钱养活家里老小,失明之后一度失去了经济来源。”
如今的刘强一家,有了稳定收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去年儿子还娶了媳妇,感觉日子一下就有了盼头。”
十几年间,像刘强这样得到杨德才帮助的残障人士不在少数。
早在2005年,杨德才的盲人按摩店刚成立,他就计划着再开一个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周围人不理解:“眼睛看不见,自己都顾不了,干嘛还要管别人闲事?”可杨德才却说:“我是一个残疾人,没有人比我更能理解残疾人就业的困难。现在我有能力了,想帮帮他们。”
说干就干。杨德才让家人在按摩店楼下张贴了免费培训残疾人就业启事。来咨询的大多是年迈的父母。“我的伢子耳朵听不见,您有办法教他吗?”“我的孩子眼睛看不见,他能学会吗?”……杨德才深知: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向这些父母承诺:“我能力虽然有限,但能帮一个是一个。”
培训学生对杨德才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次,他碰到一位聋哑人,学生的手语他看不见,他说的话学生也听不见。杨德才只能找来一个眼睛看得见的学生做翻译,但效果仍然甚微。于是,杨德才只得亲自当起了学生练习的“靶子”,让学生在自己身上练习按摩的力度和穴位。从此,他便一直成了学生们的“靶子”,“这么多年来,身体已被按得麻木,没什么感觉了”。就这样,杨德才硬是带着这些残障孩子一点点学习和掌握了不同的穴位以及按摩的手法以及力度。
10多年来,就业服务中心免费培训了残障人士近千名,并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其中一部分人还自己回家乡办起了保健中心,带动更多残障人士就业,生活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这些年,除了爱康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杨德才还先后成立了德才青少年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基地、德才道德讲堂、德才居家养老保健服务爱心站和长沙市残疾人阳光艺术团4个公益机构。
“年少时我就许诺过,一辈子不下三尺讲台。”有着多年教龄的杨德才,党史知识早已烂熟于心。他最初是主动申请在居委会讲,后来是在街道办讲,再后来受邀到企业讲,他讲得越来越多,听众也越来越多。听众多了,他也会讲述起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能鼓励更多的年轻人。
受杨德才影响,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加入他的志愿服务队伍中。“这些年,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心里却越来越明亮,世界好像也更亮了。只要心里有光,前面就有路,也能照亮更多人的路。”杨德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