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技术“到”了,心“到”了吗?

——追忆张圣道教授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1日   第 06 版)

张圣道(右三)查房问诊(资料图片)

作者:唐文佳

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张圣道教授,近日与世长辞,享年96岁。

作为我国胆胰外科的一代先驱、闻名海内外的医学专家,张圣道将自己毕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外科事业。他带领团队,通过长达二十余年的精心研究,建立起重症急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的理论与临床诊疗体系,其学术思想对全国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疗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挽救了一大批重危病人。

在数十载的行医生涯中,张圣道不断钻研医术和攻克临床难题,是病人口中妙手回春的神医、是医生同仁心中技艺精湛的专家和勇攀高峰的学者。张圣道热爱医学教育事业,在学生眼中,他用自己的博学和厚爱成为桃李满天下的良师。

为缅怀和追思张圣道教授,瑞金医院组织了张圣道教授的学生们,来讲述跟他一起工作和学习的故事。

“给病人治病是一个医生一辈子的责任”

“做医生就是要爱病人、要很好地为病人服务,要把所有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病人解除病痛。外科医生绝不只是开刀匠,一定要多读书,要使自己能够始终保持先进的医学知识,为患者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这才是真正的爱病人。”这是张圣道生前经常说的话。

对于这段话,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朱正纲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说:“我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工作40多年了,1977年我进入瑞金医院普外科工作,当时张老师已是大外科的高年资医生。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平等,对学生平等、对下属平等、对患者平等,一点没有架子。但在学术和专业方面,他又特别‘较真’,可以说是花了一生的精力在培养后辈。”

朱正纲说,张老师教导学生,从来都不只是口头教你怎么做,他一定是做示范给你看,用他的言传身教来影响你,而这种影响,是可以刻入骨髓的。比如请他会诊病人,即使是比较明确的诊断,他也一定会像恩师——瑞金医院普外科奠基人傅培彬先生那样搬个椅子亲自坐到病人床边,详细问诊、了解病史,还要做非常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最传统的“望触叩听”。

“在检查时张老师常告诉我们,尽管医学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医生问诊的基本功绝不能丢,因为我们往往可以从详尽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发现一些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找出疾病的真相。而这种诊疗过程中的亲切和耐心,也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安慰,医学从来都不仅仅是技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越发觉得这种精神的难能可贵,因为这就是‘良医’的根本。”朱正纲回忆道。

朱正纲还分享了前几日同事燕敏教授所讲述的一件关于张圣道老师的往事。有一次夜里,燕敏请年逾古稀的张老师前来急会诊,张老师立即自己叫了出租车赶来了。会诊结束时,燕敏觉得过意不去,就要把车费给张老师。没想到一向慈祥的老先生突然有些生气,他一把拍下燕敏拿着钱的手说:“我到医院来会诊还要你给钱吗?给病人治病是一个医生一辈子的责任!你们千万不要不好意思,有什么困难,尽管叫我,我随叫随到,一定会来!”

“张老师的这种‘一切为了病人’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所以瑞金外科一直有这样的传统,无论是哪位专家,只要科里呼叫,一定尽力赶来,必须一切为了病人。”朱正纲感慨。

医生救命的时候需要的是“忘我”

对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来说,张圣道老师可以说是看着其长大的人,无论是做医生还是做老师,都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我对张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名字,‘圣’和‘道’。‘圣’即圣爱之心,‘道’就是教育之道。”胡伟国介绍,张圣道对待病人的圣爱之心,不仅仅表现在态度好,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是一种足以抛开个人荣誉得失的“忘我”之情,只要研判下来可能是对病人最好的策略,就会全力以赴,哪怕是需要自我否定或敢于创新。这对胡伟国教育至深。

1999年,张圣道教授成功抢救了一位重症胰腺炎患者、创造了医学奇迹,轰动一时。在胡伟国看来,奇迹也是源于这样的圣爱之心——当时全市专家大会诊,只有张圣道一人坚持要手术治疗,后来也是已经73岁的他,四上手术台,硬生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成就了一段佳话。

“当时我问他为什么愿意‘赌上’自己的名誉去手术?他告诉我,因为救命的时候,就是需要‘忘我’。我想,这‘忘我’的背后,其实就是他的圣爱之心。当一个外科医生在做抉择的时候,考虑的不仅是技术,对患者的‘圣爱之心’才是根本。张老师鞭策我们,‘假如是你得这个病躺在那里,你会作出什么方案?这就是我们应该为患者做出的最佳决策’。”胡伟国说。

“技术是‘到’了,但是你的心‘到’了吗”

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胡伟国在急诊当班,内科来了一个急性腹痛患者请他去会诊。胡伟国一看,患者肚脐周围有一圈瘀斑,便脱口而出:“这百分百是坏死性胰腺炎,要赶快收治外科进行手术!”

当时,胡伟国只是一个年轻的“小”医生,不仅是患者、家属,连内科医生都对他的建议将信将疑。就在这时,张圣道正好路过,胡伟国便“搬救兵”一样请他“做主”。

只见张圣道耐心地搬来一张椅子,坐在患者身旁,开始进行体格检查、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经过一番耐心问诊,他亲切地对患者说“我同意胡医生的诊断,你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要尽快手术”。这回,大家都很信服。

当时年轻气盛的胡伟国感觉有些忿忿不平,私下向张圣道告状,“他们以貌取人,我的诊断是对的!而且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张圣道语重心长地说:“伟国,你的技术是‘到’了,但是你的心‘到’了吗?你让患者感觉到你的医者仁心了吗?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功夫来证实你的判断?医疗远不仅仅是技术啊!”这件事让胡伟国感触很深,直到现在,面对患者的时候,他仍然会经常“拷问”自己。

“张老师对医学教育的贡献,也远远超越了医疗本身。‘自己有本事还不够,教会你的学生才是真本事。’恩师傅培彬的嘱托,是张老师一生追随的信仰。对于怎样做好老师,张老师的答案就是四个字‘深入浅出’,即学要学得深,讲要讲得浅,学得不深,就是水平不够,也没有表达的资本;同时,做老师不能‘太聪明’,因为‘太聪明’的人不会‘浅出’,无法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一个合格的老师,他的表达一定是‘clean and clear(清晰)’。”胡伟国讲述道。

现在,胡伟国正在用张圣道对他所带来的影响和教育理念,影响并教育着自己的学生们,以及医院的年轻人。

2023-02-01 唐文佳 ——追忆张圣道教授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342.html 1 技术“到”了,心“到”了吗? 37,3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