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读书交流进行时

——一个读书交流群的春节前后所见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1日   第 09 版)

本报记者 贺春兰

因为表示想在新年养成晨起的习惯,女儿于是将记者拉进由她和几位年轻朋友发起的一个微信交流群。这个交流群是去年记者为影响女儿的作息习惯和另外一位发起者的母亲商议,一起鼓励年轻人发起的。但之后记者自己并没有参与,因为每晨6时起床读书想来还是有些压力。但没有想到女儿和她的群友们居然坚持了下来。据说还逐渐引来了一些不同年龄段的人参与,于是很有些好奇了。

恰在春节期间,记者于是有机会全程参与并见证了一群陌生人的“春节读书交流进行时。”

“欢迎新朋友加入阅读交流群!‘新知读书群’是一个互助利他,追求学习成长的阅读交流群。”大年三十晨6时,记者按照主持人修目明提前发来的云上会议邀约信息登录电脑,悄然间,多位群友先后登录了主持人提前预定的云上会议室。

这些可能在千里之外的群友相约开始读书了。

记者和这些人多数不认识,据说他们之间也有很多没有见过面。

静读一段时间后,主持人提示群友们,该起身活动下筋骨啦。据说,这个读书交流群发起以来,一直是群友们自愿主持,主持并无定法,但通常是40分的自选阅读加20分钟左右的自由分享。这周自愿主持的修目明是位学习文学的大学生。她利用自己的主持之便,特别推荐了一篇陈独秀的文章《敬告青年》,并提议大家共读。头一晚,她便将和这篇文章相关的资料发入群中。6时40分左右,在约定的分享环节,群友们开始分享讨论这篇文章。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陈独秀于百年前提出的这些精神我看对今日之青年仍然需要。”一位群友说。“这篇文章很有动员力,尤其是对血脉偾张的青年人而言。我的父亲青年时代就是读着这篇文章走上了革命道路。我青年时代也读过,但只是其中片段,当时对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针对的具体问题并不清晰。”群中一位据介绍已经是70岁的长者和青年人分享了自己与这篇文章邂逅的故事。

“今天我国已经处于和百年前完全不同的历史阶段了,所以,大家在学习这篇文章,汲取其精神的时候,要思考当今时代给当代青年提出的具体的时代命题。”另一位群友提出。

显然,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发了年轻人的思考。

“让我们把这样的思考带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助力我们祖国的复兴。”一位群友得出结论。“我们要独立思考,开放倾听,理性判断和吸收。读这篇文章时,要再深入了解百年前的那段历史,同时,关心关注当下,寻找自己的作为空间。”因为讨论热烈,主持人结束这天讨论的时候,已经是大年三十早上的7点37分。

大年初一晨6时,记者继续坚持,看到一群人先后登录。6点40左右,一位说话甜甜的、群中名字叫末末的姑娘开始用PPT分享,她分享的题目是《故宫是如何建成的》。据说末末在北京一个建筑设计院工作。“因为看春晚,头天睡得有点晚。还没有准备到最好。”但显然,末末做了精心的准备。20分钟图文并茂的分享把记者带入中国600年前的历史深处,画面中呈现的故宫建筑群之宏伟和末末讲述的很多细节设计之巧思也让记者有一种想再去看看故宫的冲动。

大年初二晨6时,记者晚了半个小时,登录之后不久,便有一位叫明玉的女性开始分享“深山中的桃花源——日本美秀美术馆”,一张张精致的图片和分享者细腻明晰的讲解再次吸引了记者。一位群友在听完后说,“之前我去过,居然被忘了,因为当时并没有建筑的审美素养。今天这提示,很是激发了我想再去看看的愿望了。”

初一初二两次关于建筑的分享也激发了记者了解建筑学的愿望。

大年初三晨,一位叫吴学弋的28岁的IT男在海南海花岛的一个小宾馆分享了自己正在进行的环海南岛摩托车旅行带来的体验。

据介绍,吴学弋在北京工作,假期里和朋友结伴到海南沿着海南岛骑摩托车旅行。吴学弋和朋友每天花100元左右住店,吃当地路边摊的美食,领略海南各地的风土人情。期间,或遇大雾或穿梭崎岖的山路,需要应对不同的路况带来的挑战,吴学弋也因此拥有了种种不同的体验。他展示了自己和骑友在骑行路上随时记录的多个配了音乐的短视频片段。年轻人颇为开心的状态和行程中的体验感染着记者。不负群友之约,旅行途中,吴学弋仍然坚持每晨6时上线和群友们一起开始晨读。他感慨自己之前并没有读书的习惯,正是这个读书交流群激发陪伴自己开启了阅读之旅。吴学弋还晒出了旅行途中和另外一位读书群中的群友在海口见面吃饭的照片。

初四,群友金宇分享了日本文化中的八个审美意识。

初五财神日,群友张春平分享了关于理财的知识。

初六,一位有医学背景的参与者分享了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康复问题。

初七,群友李浩英分享了自己新近读过的一本书《富兰克林自传》。

遗憾的是,对刚刚开始晨起的记者而言,坚持并不容易。后面几天,记者没有能够及时起来,好在主持人征得分享者的同意,录了视频分享。

初八,时间已过6:40,记者再次爬起来上线时,一位号称自己喜读“无用书”的群友正在分享一本文学著作。“兴之所至,风情所在。”最后,这位群友得出结论。

该读书群中目前共有50余人,据记者观察,每晨按时参与的有10多人,其中经常参加的多位中不乏亲子和夫妻,亦有个别人如记者这般,尚未形成常态;几天间,也不乏新上线的新面孔。每天谁会登录看来完全自愿,主持人每人轮流一周,接力棒也是自愿传递。因为来去自便,所有参与者都没有心理负担。据说,也有人建议,将在群里静止不动长期不参与的请出群去,但几位发起人经过商量后认为,影响一定会发生,自觉自愿才是最好。据说,关于这次春节假期的读书交流要不要继续,几位发起人也曾在群里发起小调查,最终8位同志投票表示春节期间读书可以不中断。于是,便有了以上的春节读书交流进行时。截至记者写稿的1月30日,这个群的晨起共读行动已经坚持了280天。

“独行快,众行远”。渐渐地,记者发现,早起晨读,对记者本人亦开始有了吸引力。一方面,你会感觉一群人在等着自己;另一方面,每晨的分享,你不知道你未曾谋面的也可能远在异乡的这位分享者将要给你开启一个什么样的窗口。记者于是有了坚持的冲动:相信自己几十年来如夜猫子般晚睡晚起的作息习惯可以被改变了。

就这样,一群人共创共建共享——影响在代际之间,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之间,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2023-02-01 贺春兰 ——一个读书交流群的春节前后所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356.html 1 读书交流进行时 37,35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