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学术家园

观念 治学 人格

——李吉提老师使我终身受益的三件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6日   第 12 版)

二○二○年,李吉提老师(右)和作者同获杰出民乐理论评论家称号。

王次炤

不久前,作曲系主任郝维亚老师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参加李吉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我欣然答应。李吉提教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系主任、作品分析教研室主任和博士生导师。她致力于中国音乐结构研究,是中国当代音乐分析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当代音乐分析之母。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杰出民乐理论评论家和民乐艺术终身贡献荣誉称号。

我是李吉提老师在“文革”后教授作品分析专业课第一个班的学生,而且是课代表。算算时间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了。记得当时李老师才40岁左右,正当年。李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温和,但很坚定。在我的记忆里,无论遇到什么事,李老师都是用温柔的态度和人交往,但是遇到原则问题,她又总是温和而不退让。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改题请假,要我向李老师说明情况。李老师对我说有特殊情况的话可以请假,但改题不能缺,否则下一堂课他会跟不上。李老师专门安排了时间,给那位同学补了改题课。李老师上课极为认真,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但她总是以诚相待、循循善诱。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有三件印象深刻的事,使我终身受益。

第一件事自然是关于曲式和作品分析课。记得在这门课即将结束的一堂课中,李吉提老师给我们做了关于音乐作品分析的总结。现在想起来,这其实是李老师关于曲式观念的一次表达。她并没有重复以前课上讲过的关于曲式划分的技术问题,而是强调曲式划分的本质是分清音乐表现的各个阶段和整体结构。从技术上看,曲式划分并不困难,但从音乐内在表现上看,分析作品陈述各个阶段的规律性,应该是把握曲式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李老师说,我们目前的这门课,应该只是针对西方调性音乐而言的,其实,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现代音乐来说,音乐陈述的结构划分,对区分曲式无疑显得更为重要。李吉提老师这一番话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她的开放性的曲式观念使我终身受益,给予我后来从事音乐美学研究许多启示。

第二件事是关于治学态度。在李老师的课上,经常听她讲到姚锦新先生。李吉提曾随她学习曲式与作品分析。她对姚锦新先生十分敬重。有时候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有争议的问题,李老师除了用自己的认识给同学们讲解之外,总是很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也会向姚先生请教,下堂课我会把姚先生的看法告诉大家。我们的课总是那样有活力,有温度;李老师学无止境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多少年过去了,当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有一半留在学校教书,现在也都退休了。在这数十年的教学工作中,假如我也是像李老师那样学无止境的话,那就是当年李吉提老师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第三件事是关于人格精神。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和教学讲稿是有区别的,学术论文需要有严格的文献依据,而且需要有精确的注释;教学讲稿一般不做这些说明,更多的是关注各种知识点,把它们归纳成系统的理论教授给学生。李吉提老师备课极为认真,她的讲稿写得非常严谨,甚至如同学术论文那样严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当李老师提出一个论点的时候,她总是把有关这个论点的来龙去脉向大家交代得很清楚,特别是涉及其他学者的观点时,她总是非常认真地分析其中的利弊,在充分尊重他人成果的同时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李老师这样的声音:这是吴祖强先生的观点,这是杨儒怀先生的观点,这是姚锦新先生的观点,这是高为杰先生的观点等等。她从不混淆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观点,总是实事求是地把两者的关系交代给学生们。这看来是一件普通的事,但我认为,它不仅是学术规范的体现,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人格精神。

也许李老师早已忘记了这些,甚至会觉得这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三件事的确使我受益终身。

(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

2023-02-06 王次炤 ——李吉提老师使我终身受益的三件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637.html 1 观念 治学 人格 37,6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