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慈善周刊

拿实招、求实效、出实果——

青海残疾人康复“双第一”如何“炼成”?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7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顾 磊

记者近日从青海省残联获悉,截至2021年,青海省残疾儿童每10万人口得到康复服务的人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辅具适配率均达到100%,位居全国第一。

“双第一”的背后,是青海省近年来不断增加投入、持续突破创新的行动。该省拿实招、求实效、出实果,用新举措打开了残疾人康复服务新局面。

政策持续创新 投入不断加大

残疾预防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残疾预防工作,青海省政府先后印发《青海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青海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关于印发青海省贯彻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对残疾预防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青海省还在残疾预防工作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开展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率先在西宁市城北区、城西区、城中区开展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了试点工作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同时,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投入450万元,连续6年对血友病患儿进行救助,有效控制了残疾的发生发展,为落实“预防畸形,保障发育”注入了新动力。

康复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保障。据青海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

据悉,中国残联通过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和中央彩票公益金,累计下达青海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3.5亿余元。中央资金主要用于儿童抢救性康复、成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教育、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残疾人文化服务、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等项目的实施。

2012年至2022年10年间,青海省级财政在残疾人康复方面累计投入近5.13亿元,比上一个10年增长了102.36%,为该省残疾人实行全面康复训练、减轻残疾人经济负担、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等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51.78万人(次)残疾人得到精准康复服务,1.5万人(次)残疾人得到托养照料,1.28万户残疾人家庭得到无障碍改造,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残疾人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参与社会的能力逐步增强。”青海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受惠群体壮大 助残服务升级

2021年,青海省残疾人康复状况显著改善。该省残联数据显示,全省共投入3.16亿元资金,已为51.78万人(次)实施精准康复服务;其中为23.47万人(次)适配辅助器具,为1.19万人(次)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建立了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省内多个单位联合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系列政策,助推康复救助提标扩面。

青海省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经费由原来的每人1.2万元提高到每人救助2万元,康复周期由每人每年6个月提高至每人每年10个月,破解了部分家庭因贫困而造成康复中断的难题。与此同时,全省实施康复救助对象在国家规定的0-6岁的基础上,扩大至0-17岁,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2019年,青海省财政首次安排2225万元专项用于7-17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极大提高了受益主体覆盖面积。

此外,青海省辅具适配率达到100%的背后,有“三大秘诀”:

一是先行先试“辅具租赁”。青海省残联率先在西宁市城西区等地开展辅助器具租赁试点工作,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短期和应急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辅助器具配置需求。

在青海省残联的工作室中,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假肢矫形专家刘劲松为前来测量的截肢者调试个性化假肢。通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假肢矫形适配项目的支持,不少家庭困难的截肢者得到了精准适配服务。刘劲松告诉记者:“我们帮助家庭‘顶梁柱’类型的肢残人士,助其康复并实现就业。”

二是先行先试“机构遴选”,通过公开遴选采购方式确定0-17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助听器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减轻经济负担,确保资金效益。

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优势,实现辅具精准适配,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精准适配服务。前述负责人说:“我们要积极探索科技赋能辅具适配‘新路子’,让残疾人辅具适配更具‘智慧’性,更显人性化,更有‘温情’性。”

人才队伍壮大 康复体系完善

随着康复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青海省康复体系不断完善和规范,制定了《青海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定点机构准入标准和服务规范》《青海省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省、市州、县分级管理,确定71家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定点机构全覆盖分级开展康复服务。

人才建设方面,目前,青海大学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已首次开班招生,填补了该省高等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

作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青海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涉及残疾人康复工作各专业领域的人才队伍。目前该中心有从事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共28人,其中语训教师11人、康复师7人、假肢技师4人、听力师2人、辅具工程师4人(初级4人)。

该中心还与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实训基地授牌仪式,加强合作交流,拓展多渠道专业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并先后接收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8名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生来中心进行脑瘫儿童康复专业的实习;与青海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2019年青海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合作脑瘫康复专业培训班”,培训工作为青海省探索合作化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康复师综合康复工作素质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多年建设,目前青海省的省、州、县三级均实现残疾人服务设施全覆盖和康复、托养、综合服务设施“三者有其一”。

“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前述负责人说:“面对新形势,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不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各项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3-02-07 顾磊 拿实招、求实效、出实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701.html 1 青海残疾人康复“双第一”如何“炼成”? 37,70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