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莹莹
“作为志愿者我们在尽一份真心,如果你有着水一般玲珑剔透又充满灵性的灵魂,就让周围的一切都因你的光彩变得美丽。”今年寒假,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的大学生齐庭丰返回家乡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参加了共青团区委组织开展的“情暖童心·乡伴童行”返乡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成为14名大学生志愿者之一,他在参加社会实践后感悟中写下了这段文字。
近年来,大学生寒暑假返乡参与公益服务已成普遍现象,这是一种多方受益的模式。一方面,留守儿童、老人等群体得到了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的课业辅导、开阔眼界、心理慰藉等服务,有助于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是受益者,参与呼中区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总结感受时,有的提到了“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理想之间还有差距”,还有人感慨:“本次实践活动也让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充实了自我,让我明白了无私奉献对于人生的意义。”
从活动形式上来看,大学生返乡公益服务活动丰富多彩。从早期的送礼品慰问等简单形式,到如今凸显“陪伴”的理念,大学生们不仅对孩子们嘘寒问暖,还通过辅导学习、趣味游戏、营地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服务。在参与基层治理方面,大学生们还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支援、健康知识普及、公益普法教育等活动。可以说,返乡大学生已是家乡公益的一支有生力量。
近年来各地也日渐重视这一公益服务模式,政府相关部门等发起了规模较大的返乡大学生公益活动。以河南省为例,春节前,该省教育厅发布《致全省高校返乡大学生的一封信》,动员大学生们寒假期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家国无恙,为烟火寻常,贡献青春力量”。寒假期间,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越团结豫有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省400余所学校学生累计参与人数达16万人次。一位参与该活动的河南大学学子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服务空巢老人,让我了解到这个群体的诸多需求,将来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从事公益方面的工作,服务困难群体。”
社会公益机构是返乡大学生服务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今年寒假期间,壹基金在西安市的儿童服务站迎来了西安翻译学院教育学院志愿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支教活动。大学生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古诗词、节假日方面的知识,为孩子们拓宽了视野。像这样的活动,不仅在壹基金位于全国各地的儿童服务站进行,也是千百家社会组织寒假期间的常态化服务。
高校社团也是服务的重要力量。寒假期间,陕西师范大学小火乐志愿服务队携手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5所高校志愿服务队开展“一对一”儿童科普公益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进城务工流动人口家庭等学龄儿童开展一对一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活动,让孩子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这些高校已联合建立志愿服务共同体。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投身志愿服务中,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正如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刘迪同学所说:“生命本是如惊鸿一瞥,但一定要如夏花一样绚烂!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职业生涯都会有帮助,必定是青春经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