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安徽庐江:节水增效,农田从“旱疙瘩”变身“聚宝盆”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13日   第 07 版)

作者:赵德斌

和往常一样,一大清早,安徽省庐江县乐桥镇大化村的种粮大户叶文胜,便会沿着乡村公路散步遛弯。

眼瞅着“地块块、矮埂埂、渠弯弯”的“巴掌田”,变成了土地平整、设施齐全的高标准“整片田”,叶文胜感慨地说:“过去种田,水不够用,赶上干旱天气只能望天收成。如今有了高效设施,再也不用犯愁了。”

大化村位于庐江县最南端,山地和丘陵占比较高,是全县有名的“旱疙瘩村”。地块分散、缺水严重、靠天收成、产出低下……曾经是大化村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提起以前的情形,叶文胜显得十分无奈:“那时候灌溉,我得骑车带着笨重的水泵出门,拖着几十米长的水管在田埂上四处跑。由于渗透量大,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费时费电。一天下来灰头土脸、浑身泥水,还浇不了几亩地。”

为了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庐江县去年在大化村实施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叶文胜的地正好在范围内,这让他喜不自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造福农民的大好事,使粮食丰收有了保证,是大家增收路上的‘聚宝盆’。”

庐江县白山镇同春村的村民阮腾云,也见证了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带来的点滴变化。

在同春村蔬菜产业园的智能日光温室里,阮腾云通过手机App操作,网络智能系统即可控制滴灌节水设施,滴管的小孔上涌出滴滴清水,渗入蔬菜根部。

“以前浇地都是大水漫灌,一亩地要用水70立方米左右,用了滴灌设备,同样的水能浇6亩多地,再加上省出的电费和人工费,产业园180亩菜地的灌溉成本,从上万元减少到2000多元。”阮腾云说,引入智慧高效灌溉设备,拧紧了农业的“水龙头”,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关键是节水措施的有效实施。在庐江县郭河镇农业水价改革综合试点项目调度控制室,灌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大屏上清晰地显示着各个渠闸开关状态、闸前水位、即时流量等数据和信息。干渠管理所工管股长陈家和介绍,这个系统连接着灌区的测控一体化闸门、流量传感器和输水电磁阀,通过这些分布在灌区放水口的设备,遥测各个地块的用水量,轻松实现精细化灌溉。

“最近几年,我们还启动实施水权改革,根据灌区总用水量,把用水指标分配到乡、村、组、户,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以水价杠杆倒逼农业节水。”陈家和说。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庐江县近年来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之路。

首先是留住“天上水”,千方百计收集、贮存降水,实行雨洪蓄积战略,大力实施滞洪工程,增加田间管网建设,将“天上来水”成功留下来成为农业灌溉用水。其次是节省“地表水”,积极推广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初步建立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高效节水型农业结构,形成合理用水、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最后是用好“增产水”,以灌区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智慧灌区”建设,积极探索水权流转方式,实现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粗放用水向高效用水、过度使用向主动节约的根本转变。

作为亲身参与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实践者,庐江县水务局局长朱长武倍感自豪:“最近几年,我们把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放在突出位置,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利建设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已成为农业稳产增产的主力军。”

2023-02-13 赵德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997.html 1 安徽庐江:节水增效,农田从“旱疙瘩”变身“聚宝盆” 37,9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