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科学与幻想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13日   第 09 版)

作者:李朝全

近期,电影《流浪地球2》和电视剧《三体》等科幻大片分别热映热播,科幻成为了人们在春节假期尽情享用的一道文化大餐,科幻创作亦随之成为人们热议的一大话题。其实,早在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摘得科幻文学界桂冠“雨果奖”后,科幻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2019年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的爆红,中国科幻开始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科幻是科学与幻想联姻的产儿,既有贯穿其中的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性的逻辑思维、推理判断,更有流光溢彩的奇思妙想,心游万仞,精骛八极。

幻想是人类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探求真理、钻研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心理活动包含了想象、幻想、遐想、联想、猜想、推想等等。其中,联想、推想等抽象性思维往往将人导向科学的道途;而想象、幻想等形象性思维则将人引向文学艺术的大道。科幻创作混合了种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活动,汇聚了人类想象力和思想力的精粹。其实,早在自己的童年时期,人类便开始了对自然、宇宙和人自身的探索,并在充满幻想与想象的过程中,追索能够自圆其说的或者不断趋向合理科学的分析与阐释。包括远古神话、传说,其间亦蕴含着人们试图解释自然、宇宙及自身的努力。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这些看似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的故事,如今有许多都被人类变成了现实。古代各种文献也记录下了诸如春秋战国鲁班发明能够飞天的木鸢,三国诸葛亮发明能够行走的木牛流马,明朝万户点燃捆绑爆竹发送自己上天等奇谈异闻,如今也都变成了人们生活之寻常。因此,古代的神话传说、奇谈轶事或许可被视为科幻的雏形。

毋庸置疑,科幻糅合了科学与幻想,兼具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它既与科技、生活、现实关联,又与想象、艺术创造相关,具备文学性和科学性。科幻往往通过描绘或塑造超现实的场景、超人类的力量、超想象的故事等,带给人超凡脱俗、耳目一新的感受。因此,科幻常常带有创意性、传奇性和前瞻性、预见性,它试图描绘的往往是人类、自然和宇宙未来可能的存在方式或生活图景。由此,也决定了科幻创作必然具有历史性或时效性。在某一阶段称得上是科幻的创作经过若干年后,其中带有幻想性的描写或内容可能便已成为现实。换言之,过去人们梦寐以求、幻想遐想的“未来”已来,梦想已成真。譬如,人类借助火箭上天、奔月、乘坐飞机翱翔、海底漫步、自动驾驶汽车、聊天机器人等都已变成了现实,而不再是纯粹的幻想。从这个角度上看,科幻创作因其预见性可以为科技研究探索开辟新境。

当然,优秀的科幻创作必然是以人为中心的。它不是简单的猎奇或者炮制奇迹,而是始终关注人类在未来宇宙中的处境或命运。它和优秀的文艺创作一样,需要观照个体及人类的命运,人的心理、情感、思想和灵魂,需要观照世道人心、人情、人性,具备人本情怀和人文关怀。科幻创作一面指向科学,一面指向哲学。它既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想象与描述,也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创作和创造,体现了创作者对于人自身及其处境、宇宙未来的思索。科幻既是科学主义的创作,也是人文主义的想象,科学幻想指向的是人类文化文明,是人类和宇宙进步的、积极的、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方面。因此,优秀的科幻作品必然同时具备艺术感染力、思想启迪力和社会推动力。我们呼唤中国科幻百花园姹紫嫣红,气象万千,期待优秀的科幻作品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受众的日常,也走进广大青少年的生活,为培育全民的科学素养,激发不可估量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

2023-02-13 李朝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007.html 1 科学与幻想 38,00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