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 杨双云
2月15日,广东省江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隆重开幕,委员们满怀参政议政的激情,带着去年履职的收获和今年履职的计划前来参会。2022年是江门市新一届党委、政府承前启后的开局之年,市政协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创新开展“调研质量提升年”活动,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当前,江门正在以“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市政协围绕市委“六大工程”工作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履职工作,形成18份协商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采纳落实。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中国侨都”,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赋予江门的新定位、新使命。围绕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江门市委主要领导点题督办“一号提案”《心怀“国之大者”,以全球视野推动“侨都赋能”工程的建议》,提案提出的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升级、“少年中国说”活动提质、广府文化公园建设等六方面建议顺利落地。市政协围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机遇,推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界别协商,推动部门制定实施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聚焦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便利化改革工作开展民主监督,针对改革痛点堵点问题提出五方面建议,助力优化江门市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建设”,提出22条建议措施,服务江门市更好团结华侨华人、归侨侨眷。
作为广东传统制造业基地,江门也是广东“十四五”期间规划发展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城市,在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使命远大、重任在肩。2022年,市政协开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题议政,深入7个县(市、区)和先进地市调研,提出江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有关建议得到办理落实;围绕大型产业集聚区机制创新,搭建党政部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和企业代表的协商平台,提出6方面20条意见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组织委员开展“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向省政协报送《关于在江门市加快新建广东应急管理学院的建议》,为推动省属院校落户江门市鼓与呼;开展“打造北组团区域性中心”“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预制菜产业”等提案督办,助力“工业振兴”和“园区再造”工程实施。
江门市政协组织开展政协领导联系委员企业工作,带动市县两级政协走访企业800多家,当好惠企政策宣传员、助企纾困服务员、政企沟通联络员,反映企业共性问题24个、个性问题64个,由相关部门逐条研究、推动解决。还选派3名厅级领导分别担任工业产业链链长,安排6名处级干部担任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组长,牵头开展安商暖企、招商引资等工作,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强信心、解难题。
在助推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方面,市政协针对“建设科普集团及特色科普场馆”专题,召开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协商议政,提出建立现代科技馆体系、科普运营平台等针对性建议;督办“建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重点提案,助力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力促江门市知识产权保护;关注本地高校和江门籍生源流失问题,开展“江门本土人才回留”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关于建设全周期人才管理系统、加强市情乡情教育等建议得到采纳落实,推动部门出台“乐业五邑、学子留江”实施方案;立足江门市人口发展趋势,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开展人口发展与对策研究,为江门市解决产业发展、城市配套、人才招引等问题提供参考路径。
故事写满履职答卷,力量汇集履职进程,脚步镌刻履职担当。
市政协主席张元醒表示,要继续坚持以质量为导向、以结果论英雄的工作理念,紧扣市委市政府最关注、最急需、最重要的领域,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长远性、关键性、深层次问题开展调研协商,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政,为江门奋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