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付裕)即将于近日举槌的北京永乐拍卖将推出金银锭专题,包括金银铤、金银锭等品类,大小从一两至五十两,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用途广泛。
其中,“浙江台州府宁海县崇祯八年夏麦金花银”五十两银锭,重达1878.5克。“金花银”原指足色而气孔泛有金花的上等白银,明代中后期,成为江南部分地区米麦折银的专有名词,打有“金花银”戳记的银两,主要用于皇帝赏赐及折放武官月俸等,又称“折粮银”“折色银”或“京库折银”,存世不多见。如在《明史·食货志》中曾有记载称“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百万余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其后概行于天下。”
“湖南官钱局”十两砝码锭,重达394.9克。湖南官钱局于清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长沙成立,1912年改组为湖南省银行,运营期间铸有各式银饼、砝码锭及元宝,主要作为发行银票的兑换准备金,部分解储库银亦由官钱局代铸,因铸行时间短暂,数量不多,但此留存银锭铭文颇为完整清晰。
江西“乾隆五十八年六进贤县伍拾两”方宝银锭,重达1860克。江西方宝形制银锭与其他省份迥异,采用独特方形,俗称“方宝”,边沿翘起,面大底小,锭面砸有排列有序的戳记,深受藏家喜爱。江西“嘉庆二十年五月永新县伍拾两”方宝银锭,重达1879.5克,戳记端庄、宝面光洁、存世稀少,具有江西早期方宝的典型样貌,整器状态自然完好,属于江西方宝珍罕品种。
江西方宝根据不同纪年和铭文内容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早、中、中晚、晚四种类型,早期方宝为乾隆到咸丰时期所铸,从现存的银锭,实物的纪年来看,方锭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晚期,之后道光、咸丰年间铸造的方锭情况也大致如此。但从不同的地名可以看出,江西方宝的铸造地点众多,几乎分散在江西省各个州府,如德化、安福、南城、浮梁、庐陵、鄱阳、太和、乐平、南昌、高安、永新、崇仁等。
此外,湖南“湘乡县光绪三十年九月”五十两银锭、湖北“江汉关光绪十七年有成号”五十两银锭、湖北“盐饷光绪七年六月公济益”五十两银锭等也将同时上拍。
金银锭是中国古代货币收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宝库。近年来,随着金银锭收藏逐渐登上艺术品拍卖市场舞台,逐渐受到广大收藏家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