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慈善周刊

“全国最美志愿者”田丽超:

用爱给残障青年一个“家”

本报记者 郭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28日   第 11 版)

天津市宝坻区史各庄镇有一处特殊的大院——阳光福乐多助残就业基地。这里是49位残障青年共同的“家”,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平时就在这里工作、生活。曾经,他们因为身体障碍感到自卑和迷茫,如今,路过的人常会被大院里的欢声笑语吸引、驻足。

每天吃过早饭,22岁的吴磊(化名)习惯先到洗衣房,把洗好的衣服整齐地套上熨烫机,双脚控制机器出风开关,一边拿着熨斗,一边熟练地熨烫衣服。吴磊患有智力障碍,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踏出家门半步。

“后来遇到了大姐,她教我们做很多事,我现在还会做拖把和十字绣。”虽然有些口齿不清,但吴磊认真地说:“我们在这里工作,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吴磊口中的大姐名叫田丽超,是一名“80后”。过去3年多的时间,因为田丽超毫无保留的爱和付出,让49位年轻人有了一个“爱的家园”,也成了他们心中的好大姐。

“我从来就没想图什么,就是和他们在一起很快乐。”这些年,田丽超总说,快乐就是她做这件事的最大动力。“因为我们在一起很快乐,心里多了更多的责任感,想让这些孩子有个好未来。”

田丽超和这些特殊孩子的结缘,要从2016年的一天说起,“那天我在养老院门口遇到一个走失的女孩,她非常着急,但尝试沟通几次都无果。”田丽超回忆说,当时想翻看女孩有没有随身携带证件,“在衣服兜里发现一张卡片,发现她是一位来自宝坻区培智学校的学生,患有智力障碍。”

田丽超立即将女孩送回学校,“那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残疾孩子,触动很大,当时就想,我得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田丽超说。

“有了想法马上就去做。去学校给孩子们送学习和生活用品,联系公益机构到学校做志愿活动,做了很多事。但和孩子们接触得越多越发现,我们做的这些也许都不是孩子们最渴望的。”田丽超说:“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毕业后能够自食其力是他们、也是家长最期盼的。”

于是,“减轻孩子们的家庭负担,让孩子们在社会有立足之地”成了田丽超的梦想。说干就干,2019年,在田丽超的多方筹措下,阳光福乐多助残就业基地成立了。“当时跑遍了宝坻区大大小小的村镇,就是为了说服更多培智学校的毕业生来到我们的就业基地。”田丽超说。

“其实孩子们做什么、做多做少不重要,我创办这个基地,最希望的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些年,田丽超陆续把孩子们的社保都办好了,“我们是家人,我得为他们的长远考虑。”

孩子们的点滴成长田丽超都看在眼里、甜在心里。“虽然因为残障程度不同,有些孩子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劳动,但他们通过接触更多的人,越来越自信了。”田丽超说:“很多孩子来的时候不愿意说话,内心世界非常封闭,现在会主动来找我聊天,他们之间也常会打打闹闹、开些玩笑。”

“我们是一家人。”采访中,这句话田丽超说了很多次,“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看着他们越来越快乐和自信,这比什么都珍贵。”

现如今,田丽超已和这些残障青年成立了“超有爱志愿服务社”“超有爱洗衣店”和“超有爱物业有限公司”,她也正在帮助更多的残障青年走出去,更好地融入社会。

不仅如此,田丽超还领着他们与多个村庄建立了志愿服务合作,为当地困难村民打扫卫生、洗衣服、做被子、开展文艺演出等。如今,因为志愿服务活动,更多人认识了田丽超的“家人们”,他们的乐观自信也让不少人感动落泪。

“原来总是被人帮助,大姐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也有能力做些小事帮助其他人,每次去做志愿服务,我们都特别高兴。”吴磊笑着说。

这些年,田丽超身边的亲朋好友发现,她越来越爱笑了。“每天打心眼里开心。一个原因是只要和这群年轻人在一起,心里就觉得特别幸福。另一个原因是,觉得自己做了件对社会有些意义的事,心里也会觉得很轻松快乐。”田丽超笑着说:“这么快乐的一件事,肯定会一直做下去。”

2023-02-28 本报记者 郭帅 “全国最美志愿者”田丽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831.html 1 用爱给残障青年一个“家” 38,83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