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声音

“传统文化艺术品”萌发数字化新芽

本报记者 高志民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04日   第 23 版)

在互联网“快餐”文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产品逐渐丧失生存空间。怎么办?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主任吴志明认为,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产品进行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品”萌发数字化新芽。

“由于缺乏完整的传统文化产品数据库。无法实现数字化联通和共享,限制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吴志明调研发现,传统文化产品数字化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文化数字化进展缓慢。AI、VR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产品存在一定滞后性。

鉴于缺乏相应完善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文化产品数字化成果存在被复制、被改编,甚至被歪曲的风险。吴志明建议,加快国家艺术品数字库建设,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转化、归档,建立国家艺术品数字档案库和共享平台,打通文化数字资源整合渠道,实现互通共享互利,扩大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区块链、5G、AI等技术手段,注重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产业的活化利用,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吴志明提出,适当放宽数字文化创意内容的监管力度,以审慎包容的态度支持文化创意活动,建立容错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为文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转化提供更多支持。

“加快盘活文化艺术品价值。”吴志明建议,制定相应数字文化艺术品交易的政策和法规,促进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文化艺术品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国际资金参与数字资产交易,以此推动文化艺术品实体交易,增加国人投资渠道及国家财税收入。

“引导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及人才保障,支持鼓励数字文化企业发展,活化创意更多经典藏品,激发公众参与文化数字化体验的热情,让艺术品走进百姓人家,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传统艺术品不应只是束之高阁的老古董,而应成为新时代年轻人推崇的潮流社交符号。”吴志明认为,只有推动应用VR虚拟现实、3D数字化渲染、元宇宙空间搭建、数字人、数字藏品等方式赋予传统艺术品更年轻化的呈现形式,才能推动传统艺术品融入潮流传播中,焕发新时代活力。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建立国际性数字文化企业发展平台。”吴志明认为,要提升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制定数字文化企业“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专项规划。通过国内外数字文化企业的技术、资本和渠道等合作交流,提升我国数字文化企业的传播能力,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2023-03-04 本报记者 高志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072.html 1 “传统文化艺术品”萌发数字化新芽 39,07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