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发布《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高度重视,强调“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盟、农工党、致公党等多个民主党派中央在提案中聚焦“如何应对老龄化”这一话题,为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建言献策。
▶▶▶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基本需求
“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民盟中央在《关于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提案》中指出,当前我国老年友好型社区设施适老化程度较低,调研发现,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楼房中,但大多数尚未完善无障碍设施配备,60%以上的房屋有洗澡和如厕设施,高龄老年人房屋卫生洁净水平相对较低。此外,城市适老服务资源分布不合理、老年友好型社区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民建中央在《关于推进乡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中提出,乡村老年人绝大多数依靠“土地养老”,同时,乡村养老产业机构少、门槛高、功能弱;基层医疗机构力不从心,无法保障老人们的服务需求。“加快推进乡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事关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民建中央表示。
良好的生活环境对老年人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更有助于提高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
对此,民盟中央建议,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老龄化水平,因地制宜,制定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标准。社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居家医疗服务流程,明确服务内容,提高居家医疗覆盖率和服务质量。鼓励各地利用城镇现有空闲商业用房、厂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同时,要培养行业人才,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将老年医学等学科纳入相关培养项目;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招聘、使用和培养等可以适当向提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支持医务人员特别是退休返聘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以及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志愿服务。
民建中央建议,一方面,要拓展养老供给模式,规划建设一定数量“公租房”、加大独居无能力老年人危旧房改造补助力度,改善养老环境。建设一批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为乡村老年人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对乡村失能失智老年人实行集中养老、医疗护理,扩大集中供养覆盖面。另一方面,要构建乡村养老新体系,例如,以村或社区为单元,探索建立“有一个互助养老点、有一个人定岗服务、有一支志愿队伍、有一套结对帮扶机制,可以集中助餐、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上门助养”的“四有五助”乡村养老新体系。要深化医养结合机制,建立社区或村工作者、家庭医生及亲属三位一体的健康服务机制。探索乡村熟人养老模式,盘活社会养老资源。建立“专兼职+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城市和乡村志愿者、社工组织广泛参与乡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关爱服务。
▶▶▶提升基层老年医学建设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高水平老年医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农工党中央在《关于加强老年医学建设的提案》中指出,目前专门的老年医学科主要设立在大型三甲医院,基层、社区医院很缺乏老年医学专科人才,而基层和社区恰恰是老年病诊治、护理、康复的重要力量。
发展老年医学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农工党中央认为,要在医学院校增加老年医学研究生层次教育的比重,建议增加老年医学导师名额,让从事老年医学的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老年医学招生资格,增加老年医学教师队伍规模。鼓励学生报考老年医学,可以考虑采用定向培养、分配倾斜等方式支持学生报考。对于第一志愿需要调剂的考生,积极向老年医学分流。
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对此,农工党中央建议,要加强老年医学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老年医学专业素养;对学习、从事老年医学的人员给予晋升、福利、薪酬方面的适当倾斜;引导和鼓励三级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基层医院形成医联体,打通上下转诊的通道,做大、做好老年医学。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老龄‘文教康养’是在老龄‘文旅康养’概念上发展的,是综合老龄文化、教育、精神需求的大事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有必要大力发展老龄‘文教康养’事业。”致公党中央在《关于依法拓展老龄“文教康养”事业的提案》中指出。
提案认为,老龄“文教康养”事业具有急迫性与可行性,建议在老年大学、开放大学等院校筹建老龄“文教康养”互联网教育平台,以平台为中心,联系各社区居委会精准提供老年人的“文教康养”需求,并吸纳广大乐于灵活就业的文体、艺术、教育、医药、心理、科普等专业大中专学生及老龄高素质教师共同参与。
针对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数字鸿沟”,致公党中央认为,要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等场所,提供与网络教育配套的教学与交流点,减少老人长距离行动不便及疫情流动风险。特别是要帮助老年人转变观念,适当付费学习、长线投入“文教康养”反哺身体康养,积极掌握信息网络时代的各类新知识新技能,自觉跟上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新步伐。
“以‘文教康养’为引领,通过精神充实反哺身体健康,可相应降低老龄人口的医疗费用负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性养老难题方面的优势与亮点。希望有关部门主动牵头,以老年大学、开放大学及有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主阵地,大力发展中国老龄‘文教康养’事业。”致公党中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