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照耀的我们,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被别人需要。”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也让听众为之动容。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她特别的发音、动情的讲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将自己履职过程中温暖人心的力量照进了很多人心中。
杨洋患有重度听力障碍,是康复医疗和融合教育的受益者。“我的每个求学阶段,都经历了从不收到试读的过程,因为听不见、听不清,上课时我就盯着老师看,久而久之我学会了看口型。”杨洋说,成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后,她开始佩戴助听器,后来又植入了人工耳蜗,接听电话的难题也在3年前得到解决。
“得益于国家对残障人士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及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实现了心中想要成为的自己。”杨洋动情地告诉记者,如今我国听障人士中有两位博士后、近20位博士,有的还去往海外留学。
“但是还有些成年听障朋友没有那么幸运。”杨洋介绍道,目前我国人工耳蜗植入只对儿童有优惠政策,超过18岁的听力残疾人植入人工耳蜗需要完全自费。而国产人工耳蜗费用约为7万~8万元,进口人工耳蜗平均费用在15万~20万元,且后续配件费用相对高昂,“这对大多数做了人工耳蜗的听力残疾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对于重度和极重度听障者,人工耳蜗是目前世界公认唯一有效帮助恢复听觉的装置,能有效提升该群体的生活质量。”调研中,杨洋见到过很多被听力障碍困住的中青年人。“很多人在小时候听力受损并不严重,等需要做人工耳蜗时已经成人。虽然大部分人都想做手术,但经济条件不允许。听力障碍没有解决,又找不到薪资相对高的工作,如此恶性循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目前,人工耳蜗已纳入安徽新农合与山东职工医保,且不限品牌和型号。“这给很多重度听障成年人带来了希望。”杨洋说,她认识的很多听障朋友在植入人工耳蜗后,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情绪也随之好转,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今年两会,杨洋带来了《关于成人人工耳蜗费用能够纳入(医保)医疗救助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将成年听力残疾人植入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或医疗救助范围,让更多成年听障人士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其实很多听障朋友具备实现社会价值的能力,却因一个小小的人工耳蜗被挡在了门外。”杨洋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听障朋友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那束光,“我们共同努力,让社会更加包容、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