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聚焦

美美与共的“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徐金玉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2日   第 13 版)

本报记者 徐金玉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温暖而生动的“心联通”故事,正在上演。

人文交流助力“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紧密相连,它的重要基础是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能够受益,让我们和这些国家在共商共建共享中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户思社开宗明义。

在他看来,做好民心相通工作,一方面可以由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方政府担当主角,以项目为推手进行交流,在合作中拉近情感;一方面也要通过一些策划性的人文建设,来促进文明互鉴,拉紧文化交流的纽带。

在户思社印象中,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跨时空对话”,便是两国之间人文交流的典范。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提议“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迅速跟进落实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策划组织了“汤莎会”。一系列交流活动举办后,不仅莎士比亚故乡和汤显祖故乡结为友好城市,《牡丹亭》也进入了莎士比亚故乡的海顿公园,使“汤莎会”的效应从戏剧圈外溢至大文化圈乃至全社会。

“民心相通,做的就是人与人交流的工作。这种情感的加深和人文的积淀,也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和人文基础。我期望类似这样的品牌项目越多越好。”户思社说。

民间外交拉近“心灵距离”

“趁着今天工厂休息,一早去市场买了牛肉、水果去孤儿院看看,孩子们天真活泼、精灵可爱。看到他们高兴奔跑的样子,深感欣慰!”这是全国政协委员颜宝铃在孟加拉国发布的一则朋友圈文字。与之相配的,是她怀抱着孩子们亲切互动的大合影。

这群常被她挂念在心、有空总会去看望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呼颜宝铃为“妈妈”。

“自2013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来到孟加拉国投资兴业,一转眼到今年年中正好10年,我们已与当地的民众处成了很好的朋友。”颜宝铃笑着说,他们的工厂所在地10年间也已是焕然一新,从人口规模只有400余人的偏僻小村庄,已发展为有4万余人聚集的热闹小镇,工厂员工规模也从100余人发展到上万人。

正是源于自身的实践,颜宝铃深切感受到,当今时代,民间外交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和独具优势的作用,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沟通民心、促进合作、服务大局都有积极影响。

“据我所知,我国广大侨商、侨企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有80%以上的侨商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这些华侨华人已经扎根当地投资、工作、生活多年,更不乏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德高望重的侨领,对于建设‘一带一路’、推动经济外交和民间外交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颜宝铃建议我国驻外大使馆积极主动联系派驻国的华侨华人组织,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在凝聚侨心侨力、增进民间合作交流方面的作用,并鼓励在世界各国投资兴业的我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民间外交,促进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发挥“青年力量”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赵梅看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请进来”“走出去”特别必要,尤其要重视发挥青年力量。

“青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创造便利条件让海外青年更多地来中国学习、交流,为对外关系注入知华友华的正能量;我国的年轻人也要‘走出去’,和他们交朋友,让‘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赵梅说。

与此同时,赵梅还建议要注重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用好各类工具,讲好中国政治制度故事、脱贫致富故事、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等。”

赵梅表示,民心相通,青年先行,期待未来携手谱写中外青年民心相通的新篇章。

2023-03-12 本报记者 徐金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955.html 1 美美与共的“双向奔赴” 39,95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