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全国政协委员陈温福:

生物炭技术助力农田更肥沃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6日   第 06 版)

“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实现‘农业碳中和’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前者要求提升农林生态系统碳储备能力,后者则需要提高以土壤有机碳为核心的内稳性地力。利用农林残余生物质发展生物炭产业,是实现上述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在今年两会上表示。

据陈温福介绍,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形成的富碳产物,多微孔,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强,具有“碳封存”、改土和吸纳污染物等多种功能。我国年产巨量农林废弃生物质,若利用生物炭技术将其炭化还田,不但可提升农林生态系统碳储备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土壤碳/氮比,对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高效农林经济发展体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陈温福看来,生物炭是最具前景和潜力的农业碳汇新技术。

我国年产秸秆、林业残余物等约17.5亿吨。这巨量的生物质若被焚烧或废弃腐烂分解,则会以二氧化碳形式重新被释放到大气中。若直接还田,所固定的二氧化碳业只有约3%可回归到土壤碳库。但若将其中的1/4制成生物炭归还土壤,就可直接固碳2.0亿吨,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2.0-2.5亿吨的碳汇量相当。因此,将农林残余生物质炭化还田,可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实现农林碳汇倍增。

“生物炭技术是目前唯一以输入稳定性碳源改变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平衡、提高碳库容量的技术。通过炭化将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稳定的有机碳再归还给土壤,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封存。”陈温福表示。

同时,生物炭与其他肥料科学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可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并发挥持续作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通过调控土壤酸碱度及水热气等,形成“微域肥力”及“微生物活动”中心,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微生态环境,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生物炭是修复污染土壤、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绿色低碳技术。”陈温福表示,“农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瓶颈。生物炭的强吸附、固持能力,可有效降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减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养分流失和面源污染问题。”

另外,生物炭作为基质、载体或吸附材料,可固持土壤中的养分离子,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利用效率。

陈温福建议,国家对生物炭产业进行顶层设计。基于生物炭产业的公益特性,将其纳入公益性产业管理系列;制定生物炭产业区域规划,分区施策,构建基于生物炭技术的绿色农业生产新模式。

“加强对支撑生物炭产业发展的科技研发的支持。建立跨区域、跨学科的‘国家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设立‘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研发专项’,促进生物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出台扶持政策,促进生物炭产业发展。将炭化设备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生物炭产业纳入信贷政策优先支持行业目录,生物炭基肥纳入肥料登记管理,由省级办理审批;将生物炭纳入碳交易配额管理,在碳交易市场先试先行。”陈温福表示。

2023-03-16 本报记者 王菡娟 全国政协委员陈温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273.html 1 生物炭技术助力农田更肥沃 40,2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