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全国政协委员马忠明:

壮大河西走廊玉米种业还需好田 好技术

本报记者 王硕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6日   第 06 版)

“甘肃河西走廊作为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的战略要地,对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进一步提升玉米种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面临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等方面的挑战。”全国政协委员马忠明表示。

数据显示,河西走廊玉米年制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产种5.5亿公斤,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面积和总产量的55%和60%。世界排名前十位的6家种业企业和国内21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在张掖建立制种基地,总产值达46.5亿元。来自全国玉米制种企业有130多家,已建成大型玉米种子加工中心140多个。“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玉米种子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制种产业模式,培养了一批规范制种的农民专家,奠定了玉米制种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但马忠明表示,进一步提升玉米种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面临很多挑战。一是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建设标准低,潜在风险大。近50%的基地尚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改造基地水肥一体化设施配套不齐全、地块面积小、不适应机械化作业。二是产业链较短,农户收益低。三是创新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研发力量不足,育种技术落后。

为此,马忠明建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节水设施,提升耕地质量。一是提高基地建设投资标准。建议国家启动甘肃国家玉米制种基地二期建设工程,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国家层面统筹建设经费,提升建设质量。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加大渠系、水肥一体化设施和农业机械配套,建议将种子生产及加工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设立专项补贴资金,支持开展休耕轮作和地力培肥,通过绿肥种植、施用有机肥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规范化应用,保证土壤质量,提升产能。

“还要建立高标准种子制种繁育基地,提升产能水平,并组建河西走廊国家种业研发机构及平台,实施适水高产高效科技行动。”马忠明说。

2023-03-16 本报记者 王硕 全国政协委员马忠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275.html 1 壮大河西走廊玉米种业还需好田 好技术 40,27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