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推动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谢颖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0日   第 10 版)

■编者按:

高质量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展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出版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日,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如何推动新时代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多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迈向学术出版强国新征程”进行深入探讨。本报记者整理刊发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开辟新时代

学术出版新路径

邬书林(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学术出版是出版的灵魂,它承载着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的功能,反映着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展、管理经验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纵观中外历史,学术出版作为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时代呼唤学术出版有新作为,出版业更需要学术出版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精心做好学术出版,是建设出版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高水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需要。

中国学术出版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走出一条新时代学术出版之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做好新时代学术出版,首先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同时要洞察世界,紧跟时代脚步和科技前沿,不断提高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研究借鉴国际国内出版经验,充分发挥学术出版共同体的作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努力探索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出版新路径;另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出版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学术评价机制创新发展,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推动学术出版融合发展,为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学术出版在技术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学术出版发展的政策性规范和相关措施。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担负起应有的使命,针对学术出版面临的瓶颈问题,集中资源力量进行攻关,为新时代学术出版开辟出一条新路径。同时,大力加强学风和作风建设,推动学术出版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新面貌。

顺应时代

实现高质量发展

谢寿光(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

学术出版是指学术出版者依据自身学科专业能力,发掘整合学术成果,并且依照学术共同体认同的原则规范,对学术成果的文本,包括图像和音视频进行编辑加工,从而制作成学术出版物,进而按既定的商业模式发行传播的学术出版行为。学术出版承载了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的功能,是衡量整个出版业行业质量和水平的标志。当前,学术出版在整个出版行业的占比,在世界范围内是直线上升的。

当下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出版如何应对时代大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提升学术出版对国家科技创新、文化强国战略意义的认知,努力争取把学术出版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和国家传播能力建设体系;二是把学术出版作为推动中国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加速推进学术出版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着力拓展学术出版的价值链,实现由成果出版方向知识服务商的转变,做大做强出版业态;四是学术出版机构和学术出版人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术共同体之中,积极推动并率先践行学术出版规范,发挥其在国家科技伦理、学术诚信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五是加大学术出版的研发投入,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尤其是ChatGPT等前沿技术在学术出版中的应用;六是重塑学术出版人力资源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大型出版集团与高校合作建设学术出版的创业职业学院,打通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人才区隔,真正形成“研而优则编,编而优则研”的“旋转门”机制。

建构中国

自主知识体系

贺耀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

我国学术出版处在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自然科学出版与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发展迅速。从哲学社会科学出版来说,就是要通过繁荣学术出版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呼唤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快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核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力求在理论研究和阐释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二要揭示中国快速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学术价值。根据中国实际加强深入细致的学理研究和提炼,不仅要克服“有理说不清”的问题,更要实现有“理”说得清、说得好的效果。

三要大力推进我国知识体系创新。一方面促进知识体系“转型”,从以往过多依赖来自西方的知识体系解释中国面临的问题,逐步转变到更多依靠和总结中国理论、中国实践、中国学术成果来解释中国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促进知识体系“升级”,即大力提升中国理论和中华文化的研究表达水平,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说服力、影响力。

四要筑牢我国文化自信的学理基础,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以科技出版

服务科技创新

顾翀(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近年来,国家对学术出版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学术出版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科技出版界围绕打造高质量、原创性学术图书,推出了一大批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国内学术图书建设比较好的科技出版社,将学术图书和学术期刊融合在一起,既可以通过期刊的内容来策划图书,又可以让优秀的图书作者参与期刊审稿和论文撰写。同时,科技学术出版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提升出版国际传播力的要求和号召,非常重视学术出版“走出去”工作。通过“借船出海”“买船出海”等多种方式,将能反映我国学术前沿水平的原创、高端学术出版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科技出版面临着重视程度不够、数字化水平不够高、国际影响力有待加强等问题。推动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应着眼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大力宣传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前沿科技、基础学科领域出版;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学术品牌战略,围绕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策划出版开发能够反映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成就、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精品学术著作和文章。同时,注重学术出版数字化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术出版“走出去”战略顶层设计,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学术品牌,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的话语权和传播力。

2023-03-20 本报记者 谢颖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443.html 1 推动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40,4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