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讲坛

千古风流苏东坡

任万平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0日   第 11 版)

▲任万平

▲《苏东坡全集》 中华书局版

▲苏轼书《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丁观鹏绘《西园雅集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主讲人:任万平

主讲人简介:

任万平,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曾参加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专项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特聘为《清史图录》项目专家;现主持在编国家“十四五”规划项目国家级重大学术工程《(新编)中国通史·中国历史图录》;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宫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物与史料整理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礼俗研究,重在制度与习俗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及我们今天应该如何传承与弘扬。发表著作十余部、论文数十篇。

编者的话: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同时因其高雅的生活品位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他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本人也成为后人景仰的文人典范。本期讲坛邀请任万平委员结合多年博物院工作体会,以丰富的历史文物为线索,来解读苏轼、感受苏轼,及其带来的文化影响力。这是她近期在四川博物院与看度新闻主办的“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系列讲座上的演讲内容,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初识东坡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水利专家、美食家,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关于东坡先生的出生年份,在学界有1036年、1037年两种说法。其实,这是由于公历换算时需要注意细节所致。苏轼,生于北宋景祐三年,是丙子年,属相鼠,如仅按甲子纪年推算,不考虑具体的月日,应该是生在1036年。但其具体的生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如把年月日全部对应为公历,就是1037年1月8日。而1037年1月8日仍然是丙子年的年尾,仍然是鼠年,还没到丁丑的元旦(春节)。所以,苏公祭一般均是按照腊月十九来祭祀。

东坡生活的北宋年间,一生经历5个皇帝——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在不同的皇帝执政期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共同构成了他坎坷跌宕的一生。

关于苏轼名、字的由来,苏洵在其《名二子说》中,道出了自己给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命名的缘由: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所以,轼指的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没有大用,但是缺了它车就不完整,父亲希望苏轼不要锋芒外露。辙指的是车轮压出的痕迹,苏洵希望苏辙平平安安过一生。

苏轼,字子瞻(子,是古代男子的美称;瞻,取“凭轼而瞻望”意),又字和仲(排行第二,上有长兄景先,但夭折),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据不完全统计,苏轼有92个不同的称号,可以说,苏轼是拥有最多称号的历史人物:有自称,如苏轼、苏子、子瞻、东坡(元丰四年,1081年始称)、坡翁、坡老、老坡、东坡老人、东坡病叟等;也有尊称,如苏太师、文忠公、苏公、眉山公、苏仙、坡仙等;还有以辈分与出生地称,如大苏、苏眉州、苏眉山、苏眉阳、峨眉先生、眉阳居士等;亦有以官职称,如苏端明(端明殿学士)、苏内翰、苏学士、苏翰林等;更有以宦迹称,如苏杭州、苏徐州、苏密州、苏湖州、苏登州、苏扬州、苏定州、苏英州、苏黄州、苏惠州、苏儋州等;当然,还有学者私称,如毗陵先生、仇池翁、黄冈翁等;抑或其他称,如大坡、髯苏、西湖子、雪堂、雪浪翁等。

那么到底苏轼的形貌如何?据现存宋代可考文献记载,学界将其归纳为:胡须不多、眉清目朗、脸长而奇、身材修长。至于他的相貌,南宋惠州画家何充绘《苏东坡像》中,不但具有前者特征,还可以看到其右颊太阳穴附近约有10颗黑痣,此后明代潘峦《古先君臣图鉴》中的苏轼像,10颗黑痣更是清晰可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佚名绘《帝王名臣像册》之苏轼像中,也有10颗黑痣。宋代及以后的画作中,也有略去黑痣的画像,比如清代嘉定人程祖庆同治元年(1862年)绘苏轼像轴,是在南薰殿本的基础上,为东坡做生日而摹写。

同时,还有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的东坡形象。如,明代德化窑瓷塑东坡像、清代石湾窑瓷塑东坡像、苏轼行书《治平帖》卷前明人绘苏东坡像、清代丁观鹏摹苏轼像等。

近年来,在出版物与不同的展览场所常见的苏轼像有: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卷前苏东坡像,画中东坡手持拐杖却精神抖擞,这是赵孟頫心中的苏东坡。明代朱之蕃临李公麟《苏轼笠屐像》轴中,苏东坡戴着斗笠、穿着木屐,是在海南生活的形象。亦见有小荷女史绘东坡笠屐像,这与李公麟所作有相似之处。北宋乔仲常绘《后赤壁赋图》卷是幅山水图,其中的苏东坡像,相较于画中山水,人很小也有几分模糊,但依然清晰可见东坡高大颀长的体态。相传每年腊月十九苏东坡生日,翁方纲便召集亲朋好友、硕儒名彦,展示书、帖,焚香祭拜,称为祭苏会;翁方纲获得苏轼《天际乌云帖》(又名《嵩阳帖》)长卷后,邀请画家朱鹤年(字野云)临摹北宋李公麟《苏东坡像》,表现东坡醉时“按藤杖,坐磐石”之意态。故宫博物院藏清拓东坡像团扇页中,苏轼是高颧骨、疏须的形象,按《东坡全集》卷三十八《传神记》记载:“传神之难在目……其次在颧颊。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应更接近于真实样貌。

苏东坡的人生丰富多彩,他的留世之作更是数不胜数。要全面认识东坡先生,首先是东坡先生的文集,还有同时代以及后世人们的著述。

在他生前刊印的作品便有八十八卷,包含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和外制三卷。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其中包含《东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如今,人们看到的《苏东坡全集》更加丰富、全面,如中华书局2021年出版的一套《苏东坡全集》,分别是:第一、二册为苏东坡《诗集》《词集》,第三至六册为《文集》,第七册为《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辑本),第八册为《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及作为附编的《苏沈良方》《艾子杂说》《杂纂二续》《渔樵闲话录》《调谑编》《问答录》。其中《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是其学术著作,《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是东坡的笔记类作品,《苏沈良方》收录了苏东坡和沈括关于药方和养生方面的文章,《艾子杂说》据说是东坡的寓言作品,《杂纂二续》等多是托名苏东坡的作品,大体反映了苏东坡幽默风趣的文化形象。

除了以上著述,2022年故宫出版社与青岛出版社共同出版了6卷本的《苏东坡书法全集》,其中墨迹2卷、法帖3卷、碑刻1卷。精选分散在海内外的苏东坡存世墨迹作品43幅、法帖作品15幅、碑刻作品8幅,包含了代表苏东坡艺术高度并著名于世的作品,如《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卷》《归去来辞卷》《前赤壁赋卷》《楷书祭黄几道文卷》《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答谢民师论文帖卷》《东坡苏公帖》《成都西楼苏帖》等。

苏轼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人才荟萃的时代。其间,巨星震烁,层出不穷。不仅有思想家程颢、程颐、张载,也有政治家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同时欧阳修、司马光还是历史学家。文学家更是层出不穷,如散文家“苏家三父子”、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词人柳永、苏轼、秦观、李清照;诗人梅尧臣、苏舜钦等。亦有书画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还有科学家沈括、苏颂等。苏轼同年科举有苏辙、曾巩曾布兄弟,蒋之奇、张载、程颢、章惇、吕惠卿等。可见,那个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大家,而这些人也为那个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物及流传中的东坡

苏东坡人格魅力广为流传,于家人,他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夫唱妇随、兄友弟恭;于师友,他尊师重道、断金如兰。

苏轼有一幅著名的书帖《治平帖》,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它是熙宁年间,苏轼在京师时所作。此时他的父、母、原配妻子已逝世,但心系家人,便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于是有了这幅《治平帖》。他与继妻夫唱妇随,他在《后赤壁赋》中写道:“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苏轼有求,他妻就有应,可见夫妇二人默契融洽。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扇面《殢人娇·赠朝云》是明代娄坚所作行书,内容是苏轼同名词作:“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筯点,更髻鬟生菜。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着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是为最后一任妻子朝云所作。

苏轼与苏辙的千古无双兄弟情世人皆知,传为佳话。除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家所共知,其实《东坡全集》卷一前两首诗歌均是写给弟弟子由:其一,《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是哥哥苏轼初次任官陕西凤翔府,弟弟苏辙留京开封侍奉父亲而送别哥哥一直到郑州。其二,《和子由渑池怀旧》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前两句也为人所熟知。

弟弟苏辙对哥哥的感情,被他称为亦兄亦师亦友。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言:“抚我则兄诲我则师。”在《历代论一》中说:“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可见弟对兄之恭敬。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张瑞图的《超然台记》卷,所书是苏轼《超然台记》一文,表现了兄弟二人超然甚笃的感情。兄弟二人常常和诗,也成为后人书法所录诗文,清代张照的《七律诗轴》,便是苏轼写的《和子由四首 首夏官舍即事》:“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裙深树出幽菲。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胡不归。座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掩扉。”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包世臣所书《题西林壁》,此诗广为人知,这首诗则是苏轼在探望弟弟途中所写。“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弟弟苏辙营救哥哥不成,反被牵连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而且五年不得升调。当苏轼结束了在黄州四年多的谪居生活,改授汝州(今河南汝州)团练副使,赴任之途,本应直向北归。然而,苏轼想起为自己受牵连的弟弟,于是不远千里绕道到筠州看望自己的弟弟苏辙,途经九江庐山时写作此诗。关于弟弟舍官救兄,宋人孙汝听《苏颍滨年表》中记载:“八月,轼下御史台狱。辙上书乞纳在身官赎兄罪,不报。十二月癸亥,轼责授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宋史·苏辙传》也有:“……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调。”兄弟之情至深,旷古未有。

还有一件事,更能表现兄弟二人的情感。广东惠州西湖六大名桥中第一桥——惠州西新桥,是苏轼捐资修建。当时,修建资金紧张,他弟弟子由的夫人史夫人便倾力相助。《苏东坡文集》中记载:“先生助以犀带,而子由亦以史夫人顷入内所赐金钱数千为助。”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长子苏迈《跋郑天觉画》,其跋文中记载,冰华即钱世雄,苏轼弟子。苏、钱两家为世交,世雄少从苏轼游,东坡逝世时亦侍奉于侧。

2020年9月,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中,宋拓苏轼书《丰乐亭记册》被展出。欧阳修撰《丰乐亭记》,后苏轼写下此篇大字楷书,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在亭内立石成碑,为苏书代表作。此碑用笔体度庄安,结字气象雍裕,楷法中略见行意。为先生作品书碑,留存千载师生情谊佳话,其原石宋已毁,此宋拓本实属难得。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千古名篇,其手书墨迹《前赤壁赋》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实,此赋是写给友人傅尧俞(字钦之)的作品。在后记中,苏轼写道:“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轼白。”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的《题王诜诗帖》,又名《王晋卿帖》,是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49岁时所作。本帖有卞永誉等藏印四方,左右各有“式古堂”等半印六方。该帖是苏轼为王诜自书诗所作的题跋,记述了友人宋英宗驸马王诜因受其累而贬至武当,然仍醉心于诗词,有世外之乐。帖文有“晋卿为仆所累,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之不戚戚固宜,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诗词益工,超然有世外之乐。此孔子所谓可与久处约,长处乐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苏轼书。”该帖笔丰墨满,结体长短交错,纵横抑挫,富有动感。虽是叙事而兼有议论,充满感情色彩,是为知己而作。

故宫博物院藏《新岁展庆帖》,是苏轼书于元丰四年(1081年)正月二日,苏轼写给友人陈慥的书札。他相约陈慥与李公择同于上元(正月十五)时在黄州相会。李公择就是李常,是黄庭坚的舅舅,能诗善书,是苏东坡的至交。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中云:“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我思君处君思我”,可见其深厚的情谊。

从以上存世文物得见,苏轼与家人、与兄弟、与师友的感情至真至诚,令人感动,所留诗词画作,也都成为传世之宝。

书画与工艺作品中的东坡

苏东坡的艺文成就、德操政声、人格精神,当世激赏,后世仰慕,永续传承。

比如艺术方面,苏轼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此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黄庭坚跋、苏轼书的宋拓《东坡苏公帖》,是宋代汪应辰辑刻的苏轼书法专帖,因帖石原在成都西楼,又名《西楼苏帖》。其中收入苏轼各类书法作品十分丰富,且多不见于后世其他传本,具有极高的艺术与文献价值,存世稀少,今已无全秩。帖中收入的黄庭坚题跋,论述了苏轼各时期的书法取向,并对其艺术造诣给予了高度评价。

《晚香堂苏帖》二十八卷,为明代陈继儒辑刻。陈继儒笃嗜苏书,将平生所见墨迹均摹勒上石,汇刻成此丛帖。如《献蚝帖》是苏轼于元符二年(1099年)在儋州写给幼子苏过的一封信,谈及海南盛产生蚝,可煮可炙,十分美味,并叮嘱切勿外露此消息,以免他人求谪海南,瓜分美味。此篇语言平实、幽默,反映出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不只如此,宋代之后,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甚至是名人大家都纷纷临摹、刻帖苏轼的书法作品。如故宫博物院藏元代欧阳玄行书《去岁帖》册页,学的是苏轼的早期书法;明代陈继儒《行书苏轼帖》卷、明代吴宽行书《游金山寺》之作扇面、明代陈沂行书《致原思诗》、明代董其昌行书临苏杂帖《寿圣聪长老偈》卷、清代笪重光临《苏轼书李白仙诗》卷、清代陈奕禧行楷《临苏轼寒食帖》卷等,均为临摹苏体。

而苏轼的诗词书画,都成为后人创作的范本或母题。《赤壁赋》题材可谓人尽皆知,以各种形式的书画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呈现。甚至,苏轼所参与的文人雅集活动,也成为后来很重要的文学艺术创作主题。如《西园雅集图》是托名李公麟创作的以元祐文人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16人在王诜府邸西园进行雅集活动为主题的人物画。之后,有八大山人的行书《西园雅集图记卷》、清代朱耷的行书《西园雅集图记卷》;绘画更为丰富,如南宋刘松年的《西园雅集》卷、南宋马远的《西园雅集》卷、元代赵孟頫的《西园雅集》轴、明代唐寅的《西园雅集》卷、清代石涛的《西园雅集》卷等,还出现了工艺美术作品,如乾隆款碧玉西园雅集图笔筒、剔红雅集宝盒等。

王诜绘有《烟江叠嶂图》卷,是宋代的青绿山水画代表作,苏轼观画后写下了千古名篇《书王定国藏王晋卿画〈烟江叠嶂图〉》,即《烟江叠嶂歌》,苏诗与王画珠联璧合,书与画均曾为后世名家摹写。明代沈时的《烟江叠嶂图》,是观友人所藏董其昌所书《烟江叠嶂歌》后,应友人所请所作,自言未见苏诗王画,是根据诗文描述与前人所画此类题材的模式再创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们从文本记载到观以文物之有形,东坡先生似乎离我们更近。如今,当我们回望东坡,其文艺成就、人格精神、德操政声,仍照见于天地。

2023-03-20 任万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449.html 1 千古风流苏东坡 40,449 /enpproperty-->